第 124 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4(1 / 1)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林冲身上还有哪些特性呢?请大家继续看文本总结。】

由于接下来的内容集中在课文上,楚棠便将重心挪回原文,众人也终于得以真正心无旁骛地细品被后世誉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放出的情节正是陆虞侯等人来李小二店中吃酒,顺便密谋谋害林冲这几段。

陆谦这人是早在众人心里挂上号的,此时见他又出现,许多人当即便毫不留情地带上几分嫌恶。

中唐。

刘禹锡一看到这个名字就气不打一处来,“这陆谦,当真是贼心不死!都到沧州地界了,还如此阴魂不散,想要赶尽杀绝。”

“想要赶尽杀绝的岂止是陆谦?”柳宗元摇首,“若非那高衙内仍存诡心,何至于一再迫害?况高俅本便授意差拨于野猪林杀害林冲,不想却为鲁智深所救,目的未达,他岂肯善罢甘休?”

但凡奸人行恶,不见败亡即不止也。刘禹锡也懂得这个道理,在心底认同了好友的话:“看来那差拨虽然当面迫于形势,应了鲁智深不再为难林冲,但心下始终怀恶,怕不是......”

话音一顿,两人像是同时想起什么似的,猛然抬头:“高俅既遣人追杀林冲,先前搭救林冲的鲁智深岂非亦危矣?!”

那两个差拨必然是将一路情状叙述详备了的!

想到这里,二人心中不禁有些担忧起来。虽是书中人物,然而鲁智深侠肝义胆、豁达豪气的形象已经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况先前看了影像,那般活灵活现的人物便在目前,很难再将其看作是虚笔。

不知不觉间,两位诗人也代入了小说的情境。

另一边。

白行简恍然大悟一般长哦了一声:“原来先前叙述一番李小二的旧事,不为闲笔,亦不为渲染林冲热肠,而是为后面这一遭偷听!曲折至此,可谓平地生波而又叙得自然,果真是好笔!”

元稹也笑:“便说是匠心独运。你看他叙陆谦等人来到店中,分明俱在胸臆里,偏故作遮掩,真让人如观戏一般顺眼去看,处处生疑。此书流传甚广,并非没有道理。”

中唐时期,文学尚俗的倾向进一步明显,元稹也曾涉笔传奇之作,对各种笔法亦颇有心得,此时一见文本哪里有不明白的?对着这别出心裁的文字赞不绝口。

三国。

曹丕等人亦觉得妙极,魏晋之时不似中唐,无论志人志怪,亦不过粗陈梗概而已,及至中唐白行简、李朝威等一众传奇名家并起,文言小说才臻至成熟。连白行简等人都觉《水浒传》笔致精细腾挪跌宕,更何况是曹丕?

他将水镜上的几段文字默默品了一回又一回,愈品心中愈是振奋:“不说两人同入而说‘一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入’,笔笔清晰,又暗合密谋之状,写得情状毕肖。”

“而且这事中波折也颇多。”

曹植接过话头,先前曹操说他曾诵俳优小说千言这是不错的。曹植虽

务力诗文,但时下流行的人物品评、地理博物,包括他哥录的志怪,他最近也读了不少,很轻易便能看出不同来。

“时下小说多琐屑细语,更多在述,不及后朝变化万千,引人入胜。看这番密谋又全从李小二处写来,正契合了偷听之状。”

“不仅如此,笔致也巧。‘光阴迅速,却早冬来’一句,直有散笔之妙。”曹丕眼中的欣赏几乎不加掩饰。

上首的曹操见二人分析得头头是道不禁满意地点头:“真吾子也,一眼便看出许多门道来。如此,为父便放心了。”

“放心什么?”曹植狐疑道。

“你们既看得出其中精妙,必能取长补短,早早将那《三国演义》写出来,领先后朝个几百年!”

丕、植二人:“......”

回府!必须回府!

汉朝。

刘彻摸着下巴评论道:“这李小二倒是机灵,但说林冲是个性急之人,朕怎的没看出来?”

他迟疑着不甚相信:“林冲前番那般隐忍仇人在眼前都不曾打下去,哪里有个急性?”

“那不是把陆虞侯的家给砸了吗?”司马相如小声道。

刘彻乜他一眼:“那他可曾杀人放火?”

“后面就杀了。”司马相如嘀咕着。

他可是将情节概括记得清清楚楚!

【大家看到李小二的话,“林教头是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林冲的性格中有急躁的一面,由他人评价来刻画主要人物,这正是大家熟悉的侧面描写。】

楚棠顺便总结了一下考点,又放出后文来。

御座上的刘彻只看得些“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只叫他骨肉为泥”等字眼,当场在心里大呼大意了。

哪知这林冲还真是个气性大的,这就放上狠话了。

刘彻觉得拉不下面子,冷哼一声,故作不屑道:“出口便是喊打喊杀,果真是草莽!”

众人:???

先前林冲一再退让的时候陛下您可不是这么说的!

太极宫。

李世民也觉得颇为意外:“这般急躁之语竟出自林冲之口。”

“一番狠话之后又买来配刀前街后巷去寻,倒真有股不一杀陆谦难消心头之恨的狠劲,李小二之话不是虚言呐。”

李世民感叹着,心中的天平又开始倾斜。本以为林冲安分守己到软弱可欺,而今这人奋起寻敌了,他又觉危险。

侠以武犯禁,是人君的忌讳。

堂下的房玄龄等人自知君王所想,指着后面的文字道:“他虽有气性,却来得快,去得也快,寻了三五日,心中也怠慢了,想来不过一时气血上涌。”

长孙无忌也跟着点头,又道:“我观文中之意,林冲似是将恨意俱投在那陆谦身上了?”

“林冲诚心相待,视之为友,陆谦却背叛朋友之义,设计坑害又欲赶尽杀绝,负恩若此,林冲焉能不怒?”

孔颖达答说,心中对陆谦的行径亦是相当不齿。

庙堂之上讨论得热闹,四野同样喧嚷极了,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他们的话语可就不加掩饰得多:

“仇人都寻上门了,林冲他倒是找啊!”

“他怎么一点也不着急啊!大难临头还心下松慢,陆谦狗贼指不定在哪儿猫着使坏呢!”

“一会儿百般忍让一会儿暴跳如雷一会儿又轻慢松懈,这人的情绪可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有人感叹着转变如风,惹来周围人一致点头:反复变化,林冲的性子可真是复杂!

南宋。

正于军中练兵的辛弃疾忙里偷闲地看了几眼,忽然轻咦一声道:“解腕尖刀,是否太小了些?”

他对各类兵刃颇有了解,解腕尖刀亦是常见之物,辛弃疾对此更为熟悉。

解者,割也,用于掌腕之间割肉的刀自然不会太长,故而解腕尖刀只是一种小型佩刀罢了,佩戴之人更多是为防身之用。林冲既在大怒之下欲要复仇,怎不选择些更便利的武器?

旁边的副军见自家主帅颇有兴趣的样子笑着接道:“小些便利。将军勿要忘了,那林冲是个戴罪之人,又在闹市寻人,拎着大刀难免惹人注目,横生些事端出来。”

辛弃疾一听也觉有理,便笑:“如此说来,那林冲可称得上是谨慎之人。”

这么说着,心理对他倒生出几分赞赏。

水镜里的楚棠将这几段总结出急躁刚猛、得过且过两个词,基本与众人的讨论相差不大。

【随着分析的深入,林冲的形象在我们心中也愈丰满起来。我们继续往下看。】

接管草料场、风雪夜沽酒、火烧草料场等一系列后续情节依次放了出来,众人俱都看得投入,有忧虑林冲轻易接了草料场的差事并不生疑实在是毫无警惕之心的;也有看到林冲寻思唤泥水匠来修草厅,叹息此人实在是个安分守己的好性儿的;

还有赞他盖火炭又拨石掩门,赞他处事谨慎小心的,甚至有人抓着花枪挑葫芦,大赞侠士好生潇洒之类。

这一观点引来一众少年人的拥护,却也招来了不少人的反对,他们坚持认为林冲用花枪挑葫芦仅仅只是因为手冻僵了而已。

少年们又偏说如此手冷但仍能以枪稳稳挑起葫芦踏风踏雪,正见得林冲身手矫健云云,一干人等争论得不可开交,场面热闹极了。

而李杜欧苏并一干传奇话本文人则是对文中对风雪的描摹以及人情世态的叙述大家赞赏,纷纷感叹施耐庵行文练达,恨不能一睹全书等等。

当然,更多人还是被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为屏住呼吸看后面波折的,待看到草料场火起,林冲拿起花枪就要去救火时更是整颗心都提了起来。

“可别出什么事了啊!”

然而很快他们就顾不得担心了——

“陆谦!这把火是陆谦放的!”

“好贼人!若非大雪压塌了草厅,林冲此时必是葬身火海了

!”

高衙内果然贼心不死,还想着杀死林冲强占他的娘子!?_[(”

三国。

周瑜等人当场拍了桌子:“‘便逃得性命,烧了草料场也得个死罪。’果然是好谋算,非置人于死地不可!”

他气得脸色发红,当即便咳嗽起来,引得室内一阵忙乱。周瑜犹自不解气,这就是所谓的朋友之义!

另一边。

赵云恨恨一握银枪,只道老天有眼,救了林冲一命。

众人看得怒极,是以当读到林冲掇开石头,挺着花枪拽开庙门,大骂破贼哪里去,又干脆利落将富安、陆谦并差拨一齐杀了,把他们的头颅系在一处供奉山神时,心中俱有大仇得报的感觉。

“好!”

赵云率先拍手。

“杀得好!好武艺!”

英雄惜英雄,施耐庵这一段打斗场面写得极为流畅,让人感觉如在目前,赵云读着便见一个虎虎生风的好汉兔起鹘落、身手利落地连斩仇敌,当真是又解气又精彩,只道林冲当真不负“教头”之名。

汉朝。

刘彻再次反思自己先前的结论当真说得太快,这林冲忍起来的确能忍,但一旦暴起,是当真能做出杀人放火的事来啊!

他有些纠结,深沉的目光不着痕迹扫过群臣,但见众人面上或多或少都有些畅快之意,心中更是复杂。

平心而论,这一节他看着也觉得解气。林冲分明有娇妻美眷,只因一个纨绔子弟的贪恋,惹上一场官司不说,还差点被害命丧。天理昭然救得善人义士,林冲也不再忍让手刃仇敌,一番结果可以说大快人心。

然而他是皇帝,林冲戴罪之身,又连伤三人性命,招招娴熟狠辣,他不得不存了犹疑。秦时多有游侠之风,汉初不禁,那朱家、郭解的声名,可是连他都听说过!

“陆谦和富安便杀了,怎的连差拨也杀了。”

刘彻顾左右而言他般嘀咕一句,一侧的卫青听得分明,心中亦是叹息。差拨为营官,林冲本为刺配,又杀了监管,其行与贼无异。沧州,他怕是待不下去了。

太极宫。

李世民似乎并不意外林冲的行为,只道:“身在草厅即葬身火海,逃得性命也有玩忽职守、损失军需的死罪,报得大仇,即是害人性命、谋杀官差,当真是百无遗漏的好算计。”

一干臣子没有说话,理智与情感的纠结不仅李世民有,他们也深陷其中。堂下的魏征咂摸着君上的话,又抬头看水镜中的文字,不知为何脑中浮现了一句话——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梁山,原是这么上的。

北宋。

赵匡胤的反应也不慢,当下便看懂了其中关窍,他痛快于林冲大仇得报一吐心中浊气,亦惊心于其挟怨怀怒下展现出的危险一面,眯着眼又急又怒:“该杀!高衙内和高俅都该杀!”

若非他们步步紧逼,林冲怎会走到这一步?

仁宗朝。

苏轼轻点桌

案:“无甚冤仇、自幼相交、杀人可恕,情理难容,林冲此为虽处法理之后,却在道义之先。”

唐朝。

写下《霍小玉传》的蒋防在快意之后,始有恍然大悟之感:原来那老军知会林冲草料场投东三二里便有市井,不仅是念在人情纯朴,更是为了后面这许多关节!??[”

另一边,写下《柳毅传》的李朝威同样神色激动:“朔风摇振草厅,便伏大雪压塌草料场之事;拨石掩门,才有贼人无法得进、檐下说谋,林冲隔门恰听。真是处处有关窍,笔笔无虚言。施耐庵,大才也!”

长安。

白居易看得新奇:“先时只说林冲挺着花枪出去,末了手里那刀却是哪里来的?”

他话音刚落,却见旁边坐着的白行简噌的一声站起来。

白居易:?

“解腕尖刀!兄长,解腕尖刀!”

“什么解......解腕尖刀?!”白居易瞿然改容,“他竟是一直带在身侧?”

这下连元稹都有些震动:“先时林冲听得李小二描述,买刀寻仇,文中只道‘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心下也自慢了”,原来他一直不曾将尖刀解下来?!”

“是极!”白行简两眼湛然,神情相当兴奋:“本以为一节断尾,原来竟伏在后面,可知文士之心,落一处便想及三处,虽从容徐来,然笔笔玄机,俱在成文之先。以此等高才援笔杂说,何愁作不来一篇才子书?施耐庵便是神仙中人!”

他宣布,从今日起,施耐庵就是他白行简单方面的神交知己了!

一旁的白居易看着自家弟弟兴奋的样子微不可察地叹了口气,文士匠心固令他可喜可佩,然而文中的林冲如此谨慎而至心下沉算之深、之恨,又令他可惧。

端看这一把解腕尖刀留存之久,便足以让人背上汗出。

【根据以上情节,我们可以看出林冲小心谨慎,仍有得过且过,随遇而安之心,沽酒途中在山神庙顶礼说的“神明庇佑!改日再来烧纸钱。”之类话语,也体现了他幻想求安的心理。】

【但听清陆谦等人的阴谋之后,林冲又当场破口大骂,挺身手刃仇敌,这又能见出他性子里的英勇果敢、刚烈暴躁、奋起抗争。】

【综上,我们可以将林冲的人物形象做一个总结。】

楚棠将先前出现的人物形象概括在一起。

【在塑造林冲时,作者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及侧面描写等一系列描写方式。大家高中写记叙文较少,但这个知识点在阅读题里考得较多,一定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听其言、观其行、探其心、听其评。】

水镜上出现了一个考点小贴士,众人明了这应该是后世考试的重要内容,倒还当真陪上几分认真。

白驹场里。

施耐庵将那些个描写手法一一看过,只觉后世在这“教授”一门上做得倒是极为精细。他写笔下人物,虽则笔笔尽心,但到底是不曾有意识、有目的考虑要

用如何如何描写之法,俱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般,可后世这样的总结,于初学文章者,在读在写都有一二助益。

想到这里,施耐庵笑了:“后人的阅读理解做得好啊!”

不唯施耐庵,不少小说家还当真拿笔记了起来,尤其六朝杂说之家,他们还没有“有意作小说”的意识,书中人事皆粗,此时有佳作在前,又有现成的总结,无论最终是否用得上先抄作业总是不错的。

苏州。

金圣叹心中忽然也是一动:“先时楚姑娘曾言古代诗词品评一类书册只记残丛小语、一点灵光,不成体系,是以不见信于外邦。小说话本本为末流,在后世才声誉日隆,品评批点自然更不如诗文,然后世却以小说为贵,那小说文章的品评岂非也后于外邦?!”

金圣叹自己便评点过小说,说是评点不如说是私人读书批注,这也是华夏品评文章的惯例。他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写得太过零碎私密,不利于后人阅读研究嘛!

援笔铺纸,金圣叹将水镜最末那十三个字简单一记,便盯着自己的书稿开始琢磨起来。后世总结得倒是清晰明了,但依他的眼光来看还是太过简单。

《水浒传》才子之书,当然要认真地品、仔细地品!

未央宫。

刘彻对什么描写手法不感兴趣,他对楚棠的某些观点表示不认同:“拜个山神就幻想求安了?我看他拜山神就挺有用。”

没见后面就是躲在山神庙中,林冲才逃过一劫,并听得陆谦他们的密谋吗?

殿中诸臣一听这话立时警觉起来,纷纷抬头炯炯有神地盯着上面的君王。司马相如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小声道:“楚姑娘之前说这是迷信。”

刘彻凉凉地看了他一眼,心说这司马相如是越来越放肆了。拉下脸没好气道:“楚棠还说世界上没有神仙呢,那她要怎么解释水镜之事?”

不是神仙之力能办到吗?

“人家楚姑娘也不知道啊......”司马相如小声嘀咕。

刘彻作势要怒:“没完没了了你??如你所说,那每年的郊祭之礼也取消好了!”

司马相如:......

这话您看我敢接吗?

“那丹药......”

疑似桑弘羊的声音在大殿里响起,又很快消失不见。

真反了天了!

是楚棠给你们勇气了是吧?

刘彻气得想骂人,从牙缝里挤出一句浸着冰碴子的话:“朕服丹药了吗?”

他又不想寻死!

【看这张图,大家会发现林冲的性格内容非常丰富。那么,大家是否能从中总结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性格特点呢?】

代表性?

众人凝神思索。

“一面性急一面好性儿,这便很有代表性了吧?”苏轼反应极快。

苏州。

金圣叹在沉思中抽空抬头:“林冲虽则隐忍自安,但书中仍是处处可见其狠辣。只看最末林冲杀人之后的一连串动作,便冷静得叫人怕。”

话音刚落,只听楚棠:

【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就曾说过,林冲是个上上人物,他“熬得住”,可见其能忍,但“写得只是太狠”,所以我们可以将林冲的典型性格总结为“忍”与“狠”两点。

一再退让、安分守己可见其忍,而怒而奋起、手刃仇敌割头为祭,包括为未选入部分的冷静处理后事,亦可见其狠。忍与狠,是林冲性格的一体两面。】

【那么,是什么促使了林冲由忍到狠的转变呢?】

大大的问号出现在水镜上,金圣叹却顾不了这么多,他啪地一下站起来,脑子里反反复复只有一个念头——

我也出名了!!

最新小说: 战场合同工 阵云高虫阵道韵 我本仙人 洛柯德:重生 三界动乱之后羿 凡人修仙之乾坤五行诀 人族崛起之峥嵘百家 诸天之虹始洪终 狂浪:龙战女儿国 失忆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