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书院 > 历史军事 > 史上最强寒门 > 第101章 拉县令下水

第101章 拉县令下水(1 / 1)

“大人慢走!”

城门外,秦安和县令大声喊道。

看着巡察使渐行渐远,二人对视一眼,长长的松了口气。

“哎,可算走了……”

这两天时间,他们紧紧绷着颗弦,巡察使再不走的话他们的身体也要垮掉了。

“好小子,借助巡察使大人彻底除掉王家,这些你可满意了。”县令白了秦安一眼。

秦安的举动,完全超出了两人最开始的计划。

“我这可是为了兴宁县的百姓着想,大人不是也得到了实惠?”秦安挑了挑眉,笑呵呵的说道。

表面来看秦安除掉了对手,实际上县令才是最大的赢家。

他不仅免除了三年税款,还得了两万两白银,还有成堆的粮食。

“嗯,你小子这次干的不错,本县的县丞之位刚好空缺,你直接顶上吧,等以后有了功绩我再向州府禀报,给你转正。”县令满意的点点头。

秦安一时有些懵逼,他这就从普通百姓变成县丞了?

那可不行,当官多累啊,还得按时上班,哪有他现在逍遥自在。

“大人,我实在不是当官的料,您还是饶了我吧。”秦安摇头拒绝。

“你不是当官的料?巡察使大人都被你骗的团团转,没人比你更合适了!”县城没好气的说道,还顺便瞥了他一眼。

他当了这么多年官,还是第一次遇到秦安这种随机应变又不穿帮的高手。

要是能把秦安留在身边,他以后做事情轻松了许多。

“大人先别着急下定论,先听我把话说完!”秦安回应道。

“快说。”县令有些不耐烦,他最不喜欢别人卖关子。

秦安思索片刻,郑重道:“我承认当官并不难,若我当了这个县丞能给大人帮不少忙。”

“你小子倒是不谦虚,但这话说的不假。”县令点点头,他完全相信秦安的能力。

“但如果我继续经商,并得到大人的全力支持,我有信心让兴宁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不仅能吃上饭还能吃好饭。到时候您也会因为治理有方得到升迁!”

秦安缓缓说道。

前者能让县令更加清闲,后者能造福百姓顺带升迁。

傻子都知道要选后者。

“一个商人真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县令疑惑的问道。

“商人不行,但能提高生产力的商人可以。”秦安神秘兮兮的说道。

县令听得云里雾里,疑惑道:“啥是生产力,你给本官说明白点。”

“这就要从经济学的本质说起,大人可知道老百姓靠什么生存?”秦安反问道。

“男耕女织,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县令回答道。

“那好,咱们先从这两方面说起,如果排除自然灾害影响,是不是种的地越多百姓的收成越多,也就越富裕?”秦安再次问道。

县令点点头:“没错。”

“但一个男丁撑破天也只能种十多亩地,这就是为何有些村庄田地足够多,但依旧很贫困的原因。”

“是的,毕竟种地是个体力活。”

“那如果我能让一个男丁种五十亩地?是不是就能更加富裕?”秦安一本正经道。

“这还用你说?可一个男丁只能种十多亩!”县令反驳道。

秦安笑了笑,继续道:“再来说说织布,正常来说一名女子五天织一匹布,大概能赚三十文钱,勉强能够一家人的穿衣,但如果她们一天就能织一匹布是不是能挣的更多?”

“你小子怎么净说一些废话!”县令不耐烦道。

“大人先别着急,容我把话说完。”秦安慢条斯理道。

“说吧,说吧……”县令摆摆手,很不情愿。

他真的不想继续听下去。

“如果我有更先进的耕地农具,有快五倍的织布机呢?”秦安郑重道。

县令顿时激动不已,连忙问道:“此话当真?”

“我什么时候骗过大人。”秦安缓缓解释道:“这就叫提高生产力,我可以修建一个很大的织布坊,让城里所有女人去那工作,每天给她们发三十文钱,然后把大量的布卖给其他地方,赚来的钱用来赡养老人,教育孩童,免费给人看病……等等。”

听到秦安的这番话,县令震惊不已,脑海中出现他所描述的画面,这简直堪比人间仙境。

“你真能给女人每天发三十文钱?”县令难以置信的问道。

如此一来,单靠一个女人也能供养一个家庭。

“不仅是女人,我还会修建一个肥皂坊,让男人都去干活,每天也发三十文钱!”秦安继续道。

这可不是他的空想,而是后山坳的现状。

只不过秦安要把范围扩大到整个县城。

“一个家庭每天能赚六十文钱?再加上地里的收成,一年少说也有三十两银子!”县令掰着手指头快速计算着。

这甚至能赶上他的收入。

片刻后,县令又觉得不太对劲,阴沉着脸道:“老百姓是富裕了,可县衙要缴纳更多税款,你置本官于何地?”

“这就是我要跟大人说的另外一件事情,我的这些产业都会跟县衙合作,大人象征性的出一点钱,每个月跟着拿分红,最开始可能会少一点,等我把生意做大以后,每月至少给县衙一万两银子!”

秦安笃定道。

他没有按照比例跟县衙分红,而是定了一个具体的数额。

如果真如秦安设想的发展下去,兴宁县一个月的利润最少有五万两。

“一万两?这么多?你小子可不能骗本官!”县令厉声道。

“这样吧,咱们立一个字据,前三个月每月给县衙五千两银子,以后每月给一万两如何?”秦安爽快的说道。

“好!”

县令爽快的答应下来。

“不过嘛,既然是合作,您总要有点投入,就比如说,县衙内的那两万两白银……”秦安摊着手,一脸无辜道:

“您也知道创业初期最缺的就是现银,您要是不给的话,有些项目就得搁置,我承诺您的那些分成也无法兑现。”

“你小子早就在打那些钱的主意吧?”县令讪讪道:“拿去吧,记得你的承诺!”

最新小说: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烽火晋察冀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超时空史记 贵女景昭 抗清 美利坚胜者为王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谍海孤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