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养猪致富路30(1 / 1)

郁锦音闻奚华两人当晚就把打浆机和饲料机器用上了。

两台机器半人高, 刷着绿漆。是整个市里面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除了拖拉机就是它了。足足花了郁锦音九百元钱。

这一次郁锦音盖猪宿舍花了六百元钱,租金花了三百元钱, 这就花出去了一千七百元钱, 现在两口子手里还剩下六百五十块钱。

这六百五十块钱要买接下来一年的猪饲料, 郁锦音和闻奚华商量了一下, 两人在这一年里尽量除了买猪饲料必须用的一些配方其它的能省则省。

而打浆机之所以现在买,就是为了制作发酵的青饲料, 用发酵的青饲料来喂猪, 猪会长更多的肉。

而且打浆机也会帮郁锦音空出更多的时间来割猪草。

猪草在各个年龄段的猪饲料里面的占比普遍是百分之二十多,是一种很重要的营养成分, 也是最便宜的,只要随手割一把就好, 比获得地里长出来的粮食轻松很多。

不过要用电就麻烦了一点。电线是托大队上的人重新扯出来的, 这样也方便了很多。

两人也欢迎村民们来用打浆机, 但是两人住在离着村子较远的地方, 坐拖拉机从村里到这边需要十五分钟, 村民们一开始很有兴致来用,后来来一次就懒得来了。太费事了!

连上电后, 不管是骨头还是贝壳粉又或者是潦草,全部都被打成了粉。

至于打浆机,那就更好用了,下面接上一个大盆, 上面将饲料放进去,口是正方形的,进去的后粮食出来后就是直接就是熟的可以吃了。

两人把打好的猪饲料放猪圈里,猪们吃的很香。

二十多排猪舍, 现在只住了两排。郁锦把猪饲料给猪放好后,就关上猪舍的大门。

猪舍两侧有窗户,有通风口,因为房梁特别高,所以现在夏天,猪舍里反而比住在村子里时凉快了不少。

这次,隔壁的张大娘张二娘来打猪饲料了,郁锦音和闻奚华将她们请进来。

高高的仓库里,张大娘和张二娘的儿子们把用拖拉机拉来的猪草放进打浆机。

张大娘便趁机对郁锦音道:“我听有人说,孙新颖和章云建在一起了。”

郁锦音:“啊,挺好的。”

“两人已经结婚了,孙新颖现在是咱们大队里的人了。孙新颖还准备迁户口的材料,估计也就这两天吧。”

郁锦音对这两人没有说什么兴趣,大娘说着她就听着,时不时应付一句。

然后张二娘就说:“这两人真是稀奇,平时也没有看出来什么苗头啊?”

两个大娘家里的猪饲料打完了跟郁锦音告别。

郁锦音把她们送走后回想了一下剧情,这一世再也没有什么枉死的孩子,去年村子里就没有新生儿,也没有怀孕的孕妇。

也不知道是哪个人的命运被改变了。

又过了没有多久,李建梅回来了。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消息传出来,李建梅带着丈夫回来拜访左邻右舍,顺便拜托大队长办理什么材料的当天晚上,张毛头被人蒙头打瘸了腿。

没有人知道是谁干的。

等张毛头的爹发现这件事时,张毛头已经瘸着腿在麦子地里躺了整整一晚上,很多村民说,张毛头就是太贱了,他以前的时候没少调戏村子里的小媳妇。他还天天对着人家闻奚华媳妇的背影流口水。这次也不知道是得罪了谁,直接被人打残了。

“张毛头啊,那就是个无赖,他残了,活该!”村民们鄙夷道。

这年降水量不多迎来了干旱。

闻奚华和郁锦音两人熬了一晚上没有睡,郁锦音是这么打算的:“奚华,咱们去河里拉水吧。我看这个天气再继续干下去,咱家猪就要饿死了。咱们拉水浇灌一次,然后大队里排队浇水时咱们排在最后,这样四五天之后又能用队里的水浇一次。”

闻奚华一双眼睛亮晶晶的,自然是郁锦音说什么就是什么:“好,咱们用板车去拉水。我在前面拉,你在后面推。”闻奚华还从没有跟郁锦音晚上出去干活,一时间提了桶竟然有些期待。

浇水是挨家挨户的浇,因为干旱,水要从井里抽出来,轮到谁家了谁就去浇水。

而郁锦音却等不了那么久,在大队上从井里统一抽的水还没有弄住来时,两人就连夜从远处的还没有干涸的河道里运水。

一板车能运五桶水,一天能运六七趟,如果晚上不睡,那能运的水就更多。

闻奚华和郁锦音两人天不亮就拿着空桶去河边,在地势低的地方停下,用舀子一瓢一瓢的舀水倒进桶里。光这活就能干大半天。

两人把五个桶装满,搬上板车,然后再拉回村子里。

其他村民看到这里直感叹:“闻奚华同志,咱们最多过两天就能浇上水了。你们俩也太能干了,我们都不好意思回去睡觉了。”

闻奚华道:“我们俩养的猪多,这么多猪,都等着吃粮食呢。你们该睡就睡,不用管我们。”

村民们走了。

郁锦音和闻奚华还在拉水。

两人整整花了两天两夜的时间,把地里的粮食都浇灌了一遍,硬生生的拉了一百多桶水,又用舀子舀水,在粮食的根部一点一点浇灌下去。

这些活在别人眼里就像是天文数字一样大——河都快干了,怎么舀起水来?

一开始村民们还觉得他们就是多此一举。

但是十几天后,看着自家地里一大片眼啦吧唧的粮食,再看看闻奚华同志家里的地,绿油油精神抖擞,众人心里不服是不行的!

别人家的地就浇一次,而郁锦音家的地自己浇了一次,又在最后的时候浇了一次,然后十天后下了一场雨。

总得来说,郁锦音家里的地竟然没有受到半点影响。

浇完水,旱灾也熬过去了。

郁锦音闻奚华两人白天去地里忙,中午顺便在地里割猪草,等麦子秋收后又把麦秆都留下来。

然后两人就不停歇,割了很多猪草回来,按照郁锦音的计算,每天都要拉五筐子猪草才能够猪吃。

当然,猪不仅仅吃这些,还有麦麸、骨粉等等,全部掺和在一起。

两人忙起来的时候,吃就喝碗棒子面,洗一把野菜用猪油和盐拌着吃。

至于三个孩子?

对不起,自己抓麻雀吃吧,实在不行掏鸟蛋去......

对此三只猫儿都没有异议。掏鸟蛋还挺好吃的,它们最近爬树的本事越来越好,三只小猫都知道互相配合了。

唯一不好的是,三只猫儿惹了喜鹊。

郁镶脑袋上的猫毛都让喜鹊给叨秃噜了一块,看起来很可怜。三只猫崽崽现在走路都绕着喜鹊窝走。因为那只喜鹊记得它们了,只要看见它们三个,必定上来找茬。

......

闻奚华在两亩地里面种了一亩麦子,还种了一亩高粱,等麦子秋收后还要再种一茬冬麦,高粱收走后还要种一茬玉米。

这一年两人在地里每天都很忙。

两口子在远离了村庄的地方居住也不害怕,害怕什么,闻奚华本身就不是人,郁锦音自己也不算是这个世界的人,村子里的人都说陈锦锦和闻奚华同志是个狠人,敢离开庄子住在外面。

对此郁锦音也都一笑而过。

郁锦音买了十几个大桶,专门把自家剩下的高粱、玉米、麦麸等等放在一起发酵,支撑青饲料。操作流程很复杂,但是青饲料能够让猪长膘,所以再复杂郁锦音也要做出来。

十多桶青饲料放在阴凉处。

十一月份时,小花九个月前生下的十三头二胎猪里面,有八头母猪,全部都生了十头以上的小猪仔。

而小白三月份生的第一胎十五头小猪里面,有九头母猪,也在十一月份分别生下了十头小母猪。

目前郁锦音的猪舍里面空怀母猪一共十九头。

小猪仔一共有三十头。

种公猪一共有十三头。

也就是说现在她猪舍里的猪一共有六十头。

而就在十一月低两天之内,十九头空怀母猪今天全部都配了种,郁锦音忙着给每一头母猪做实验看看她们是不是都怀孕了。

说到实验用具,就不得不感谢袁红玉提供的一些酒精灯和烧杯,袁红玉带来了很多,这让郁锦音可以一次性的给十多只母猪一起做实验。

否则一次做一只,就要花掉一天的时间,万一母猪没有怀上,又要拉出来继续配种,第三天还要做实验判断她们有没有怀孕,这太浪费时间了。

郁锦音当下就检查出有五头母猪没有怀上,她皱眉问闻奚华:“怎么回事?”

以前可是每一头母猪都能怀上啊?

闻奚华道:“以前公猪多够用,现在公猪用的狠了,都对这事不感兴趣了。”按理说,一个星期最多配两次。

现在好,郁锦音让它们有的两天配两次,猪受不了了。看见母猪就后退。

对此,闻奚华笑说:“你以为它们像我一样,用不坏啊?”

郁锦音:“......那算了,那五头母猪等过两天再配吧。先让公猪歇着,还有你,也一起歇着吧。”

闻奚华深深看她一眼:“行,公猪我去歇着了,你可千万别想我。”闻奚华收拾好自己的盆子,去隔壁洗澡。他准备了几个大缸都是用来放生活用水的,就在院子里。

家里也买了辆板车,用来拉水。

闻奚华这两日为了拉水,肩膀上都被绳子勒出了痕迹。

不一会儿闻奚华洗完了,回来看郁锦音还在忙碌。

“你在记什么?”

郁锦音正在伏案做档案记录表。

每一次哪一只猪生了,或者到了该配种的时候,都要抓紧时间配种。

郁锦音刚计划要让所有的母猪一起受孕,一起生,这样好做规划时,就在身后听到了一个蛊惑人心的声音。

闻奚华贴着她,他在隔壁洗了澡,现在竟然就光着进来,抱住她然后开始耍流氓。郁锦音看见他那朵盛开的食人花朵贴着自己一点一点亲吻。

“先别闹,等我忙完。”

闻奚华对着郁锦音的耳尖吹口气,妖精般蛊惑她道:“音音,快十一点了,你不陪我玩了吗?”

郁锦音埋头:“还差一点档案没写完。”

“那我等你。”

闻奚华坐在她身边等着。

郁锦音快速写完后说:“今年咱们卖四十头猪吧,留下二十头。”

闻奚华蹙眉:“卖这么少?它们可是生了二白多头......咱们都养着,是不是压力太大了?我算算看,等到了年末的时候,它们也就都长大了。”毕竟现在六月份,到了年底就六个月过去了。

六个月的时间足够它们长足二百多斤。家里的粮食大部分都给它们吃了。

“嗯,咱么场地多了,就不用全都卖出去了。不过,过年时再看看,如果小猪仔子太多,咱们就只能把大猪全部卖出去,顺便减轻一下压力。过完年后趁着你爸妈来,咱们去外地考察一下,看看外地的猪,我听说杜克猪长的快,能长到五百多斤,就连母猪也能长到三百多斤,不知道是不是真得,咱们手上要是有了钱,就去买一头杜克回来。”

五百多斤啊。

做出二元杂交后后代能长成三百斤也不错了。

闻奚华的食人花张开嘴亲了亲她:“行,都按你说的办。讨论完了猪,你看看我?我难道不比猪好看?”

郁锦音不理他:“......咱们剩下的钱不多了,你还不省省力气?”最近两人粮油全都省着吃,都是自己从地里种出来的。没有油票,就干脆用剩下的猪肥肉做猪油。

闻奚华不管,抱起她往院子外面走,把她放在月光铺满的藤架下面的木质桌上:“我媳妇种了一院子菜,哪里会饿死我?再说了,我这么能干,你舍得我在你面前饿死么?嗯?”

菜都是家里院子里长出来的菜,后来郁锦音嫌回村子麻烦,直接就把菜种子撒在了猪舍这边的地里。于是在郁锦音的一番操作下,一大排人住的宿舍前面的空地上长满了蔬菜瓜果。

芹菜、油菜、黄瓜、西红柿......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院子里五彩缤纷。

三只猫儿有时候会好奇地对着黄瓜咬一口,发现不好吃后又吐出来。

郁锦音还在外面搭了一个凉亭,亭子下种了葡萄,等到葡萄藤长大了,再过几年,这里就会结满成串的葡萄。

而闻奚华喜欢在这个架子下面和她谈情说爱,用闻奚华的话说:“这下没有人管我了,我在自己的院子里,想怎么作就怎么作。”

“闻奚华,你真是个疯子,现在十一月份。”

“所以我用被子包着你......六月份搬进来,你陪我玩了几次?你还知道现在是十一月份?”

郁锦音:“......”

郁锦音躺在桌子上看着夜空,有雪落在闻奚华的头上、睫毛上、她只好从被褥中伸出手抱紧他。

第二天郁锦音在家里给猪垫窝,因为今年的冬天可能会很冷,所以把母猪都赶到一起住,小猪们也都呆着一起,公猪们不能待在一起,就只能一头猪一个格。所有的猪都给它们在地上垫好成堆的干草,就好像人在冬天盖厚厚的被子一样。

至于粮食,那是最不缺的。

今年大旱,别人家的粮食都减产了,唯独用郁锦音家里的粮食没有减产,反而因为两口子精心料理而增产了,成了全村粮食丰收做多的人家,交了税和集体的粮食后,剩下的粮食让猪和人吃一年是足够的。

很多村民因为今年大旱担心气候的问题,所以粮食收获后再种新一茬时就不怎么敢浪费种子。但是郁锦音不,种子该怎么种还是怎么种。种子不值钱,值钱的是地里长出来的粮食,只要它长,人和猪就有希望。

所以今年郁锦音家里收获了相当数量的小麦、高粱、玉米,小麦收了两茬,全都堆放在布满干草堆的粮仓里。

这些全都是郁锦音养猪的本钱。

到了年关时,郁锦音再次借来了三个大队的拖拉机。

“这次卖二十头猪?我怎么觉得数量有点少?”

“他们家留下了四十头成猪呢,说是现在猪的空怀期调整到一起了,所以公母参半。”

“我的天呀,那他们明年要生多少头猪?”

“不知道,反正陈锦锦同志现在猪圈里有二百六十头小猪,这还是九月份生下的......老母猪们十月份又怀孕了一批,今年过年后要生。前面二百六十头小猪里面有一半是母猪,今年过年就可以配种,一百六十头小猪一头生十头,这就是一千多头......我没有算错吧?按照这个算发来看看,他们明年就发了......”

这个说法让整个大队里的村民都震惊了:“多少?怎么会这么多?她今年才卖四十头小猪呢!真有这么多小猪,怎么不全卖掉啊?”

“全卖掉还怎么生小猪啊?!”

于是就这样在众人的议论声中,全村人再次迎来了闻奚华的父母和陈锦锦的父母。

双方父母通过信件交流,自然知道两人租了大场地,但是没有想到,大场地竟然这么大,光是“职工楼”就有两排......今年可是不愁没有地方住了。

而且还给他们的房间准备了烧火的炉子,有煤球,这真是很烧钱了。

双方父母留下来帮忙看着猪舍,郁锦音则是带着拖拉机队们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尽管如此,赶猪的时候还是废了很大的功夫。

今年的拖拉机来回运了三趟才把四十头母猪运到食品站这边。

食品站这边早已是人山人海。

猪有多肥那是不必细说了。

有人问:“今年的猪怎么怎么肥,今年不是大旱吗?”

有人了解郁锦音和闻奚华的作风,便道:“他们两养猪第一名,还差一个种地第一名吗?你们听说过有两口子在大旱那段时间不睡觉,天天拉着板车运水,把河里的水都运光了的那对夫妻了吗?”

“听说过,贼出名。”

“就是他俩!!!”

所有人:“......”

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就是那什么西方说的物竞天择吗?

“这也太可怕了!”

“我的天爷,就是他们两口子??”

“怪不得呢!”

“多少钱多少钱,有人算出来没有?”

“今年猪肉贵,咱们照着四毛八算。然后你们看她家的猪,我感觉比去年的猪还要壮实,去年的猪平均下来二百四十斤沉,今年咱们照着二百八十斤沉算——”

“五千五百块钱啊?”

就在所有人都伸长脖子看的时候,郁锦音和闻奚华夫妇两人终于拿到了今年丰收的钱——五千五百六十八块钱。

比去年还要厚的大团结直接捆成两小捆递到郁锦音手中。

周围的人看的都她眼馋。

就算城里人都拿不到这种工资,城市里的工人撑死一个月也就拿二三十块钱。一年下来也才只有二三百元钱!

然而没人知道,这才仅仅是刚开始而已。

郁锦音把钱装好,这一次返还的猪肉就有一千六百斤。郁锦音留下了一百斤猪肉,其它的换成七百二十块钱,加起来就是六千二百八十八块钱!

这下她两个兜都鼓鼓的,目测未来一年的猪饲料都不用愁了。

食品站长以前还觉得自己这份工作很好,但是这种想法在见证到郁锦音的收入插翅膀起飞后消失了——“养猪是真挣钱啊!你们两口子真是能干!我不服不行——”

“哈哈!”周围的人都笑了,“那是,几年就能把河里的水给挑干了。不服不行!”

“他们家有多少存款了?不得一万块了?!!”

“我的妈呀,这就是传说中的万元大户了吧?”

……

很快站长再次拿来更厚的一摞布票和返还饲料票。

这一次郁锦音直接请了大队里的年轻人帮自己扛麦麸,一人一盒烟。

围观的人看着那满满的都快装不下的返还饲料,都快走不动路了,恨不得跟着陈锦锦回家,当她的家人,让她养着自己好了,就能过神仙日子了!

依然是扯布,今年的布票有好几种时兴的料子。

去年的布票剩下的都做了床单、被套、枕套,褥子套等等。今年闻奚华照样把返还的布票兑换出来。

又好奇的人跟着两口子看看能返还多少布票,结果一看就羡慕的不得了,那货架上的布料都快被这小两口子搬光了!

粉色的布,嫩绿的布,鹅黄的布料,这都是时兴的,现在全被闻奚华拿走了。,

最新小说: 迷津雪 穿到部落当祭司 一眼着迷 年代文里做极品 甄嬛传:华妃不爱后,皇上他慌了 小龙崽的豪门后爸 不准再钓了! 星辉荡尘 入戏 只想买房的我成了星际最强[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