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书院 > 历史军事 > 傲世第一皇子 > 第323章 铁路,离开荆城郡

第323章 铁路,离开荆城郡(1 / 1)

修建铁路花费浩大,若是搞不好,甚至会导致一个王朝的覆灭。

赵鼎记得前世历史上,满朝末年,正是因为川蜀保路运动点燃了辛亥革命。

如果花费巨资修一条铁路,只为了运输铁矿石和铁锭,他赵鼎恐怕要亏到当裤子。

至于高炉,也并非越高越好。

难道修建得和天一样高,就可以炼制出无坚不摧的钢铁了吗?

这不科学,也不现实。

“所谓铁路,便是用两条又窄又长的铁轨拼在一起,形成一条路。”

“使用特制的车辆,便可以在这条路上行驶,不仅速度快,拉的货多,还十分省力。”

“有了这条路,伐木场、烧炭作坊、炼铁作坊就用不着耗费大量的人力畜力运输了。”

听到赵鼎这么说,卫茜有些惊讶。

“把铁铺在地上,这样做的话,修建一里路,岂不是要花费天文数字般的银子。”

赵鼎摇了摇头。

“虽然前期要投入无数人力物力,可一旦这条铁路投入使用,就会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好处。”

“最关键的是,铁路的维护远比官道方便得多。”

晋国所谓的官道,其实不过是将泥土夯实,撒上生石灰防止长草。

一旦遇上阴雨天,这样的道路很快就会变得泥泞不堪,难以通行。

可铁路就不一样了,一旦建成,除非有人破坏,或是遇到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害。

否则任何天气都不会影响铁路的通行。

“另外,我们自己、伐木采矿、炼铁,可以把成本降到最低。”

“我们所需要支出的,不过是工人的报酬和伙食罢了。”

听完赵鼎这话,卫茜似乎明白了,这铁路真乃神器。

如果能把铁路修编晋国,一定可以造福乡里,让乡亲们免于出行之苦。

“至于高炉炼铁,这是一整套很麻烦的技术,回头我写成书交给你。”

“你照着书上的内容去做,自然会大大提高炼铁效率。”

赵鼎前世从未从事过钢铁行业,为何会懂得高炉炼铁的技术?

这还要从他爷爷的教育说起。

赵鼎的爷爷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生人,经历过一阵全民练钢铁的风潮。

身为家乡为数不多的文化人,赵鼎的爷爷自然要扛起学习炼钢技术的重任。

进过读书学习、交流学习,赵鼎的爷爷掌握了一套有效的土法炼钢技术。

虽然和当时正规炼钢厂出产的钢铁,在品质上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可若是和古人生产出来的钢铁相比,简直是天外神物。

那几年炼钢的风潮过去,赵鼎的爷爷却没忘记这份本事。

本着技多不压身的思想,在赵鼎长到十几岁后教给了他。

“对了,你选择好矿场的位置了吗?”赵鼎随口一问。

卫茜点了点头,寻来一张荆州地图,纤细的玉手指向顶山郡。

此地位于荆城郡之南,南郡之北,恰好夹在两地中间。

不过此处山脉连绵起伏,地势崎岖,所以人口稀少,经济也很差,一向在荆州没有存在感。

“好地方。”赵鼎夸奖道。

矿场设置在这里,就不会缺少木材。

而且这里地势复杂,易守难攻,自己就不需要派遣太多士兵来此守卫。

“唯一的问题是,此地并非由我管辖,设置矿场一事,恐怕要和顶山郡守商量一下才行。”

话虽如此,赵鼎却不感到为难。

且不提自己身为皇子,享郡王爵位。

单是南郡郡守的官职就足以压对方一头。

大晋律法规定,郡县分为上中下三等,如顶山郡这般,人口、经济都很差劲,也并非军事要地,便是下郡。

下郡的官员,除非治理得极其出色,否则终其一生也难升官。

而南郡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毗邻大江,商旅繁忙,经济很不错,算是上郡。

上郡的官员,只要不出错,就能按部就班的升迁。

下郡与上郡官员升迁的可能性,也决定了二者地位悬殊。

“我是一个女子,又是一个布衣,若是去见官,恐怕人家不会拿正眼瞧我,此事只有靠殿下了。”卫茜心安理得的将任务交代给赵鼎。

心里冷哼一声,就该你去山里吃点苦头,谁让你逼我做你的夫人。

赵鼎露出自信的笑容。

“本王出马,一定手到擒来。”

多出一个前往顶山郡协商的任务,时间更加紧迫了。

次日一早,赵鼎便启程出发。

将福全海留在荆城郡,除了给他五万两银子作为启动资金外,赵鼎又留下三百军士保护他。

最后不忘叮嘱一句。

“荆城郡的产业只是我的一小部分,不值得上心,如果邓刺史要对你动手,不要犹豫,立刻逃到南郡。”

听到赵鼎这话,福全海莫名地感动。

这可是五万两银子,足够买下几千亩良田。

说放弃就放弃,殿下真是把人看得比一切都重要,也不知这是好还是坏。

就在福全海开口,想要说两句关心话时,一阵杂乱的马蹄声传来。

“殿下何故如此着急,干脆在我荆城郡多待两日再走也不迟,让我好好款待一下您。”

邓怀义风尘仆仆地赶来,脸上露出不舍的表情。

赵鼎心知,邓怀义巴不得自己早点离开荆州,没有白费口舌客套,反而拜托他一件事。

“邓刺史,这位福全海福公公,乃是我府上的忠仆。”

“我见荆城郡人杰地灵,打算在这里置办一些产业,就交给他打理。”

“还望邓刺史看在我赵鼎的面子上,多多照顾,日后赵鼎一定有所回报。”

邓刺史摆了摆手,笑道。

“殿下太客气了,有我邓怀义在,谁敢在荆州乱来。”

邓怀义格外强调荆州二字,明摆着是要对赵鼎宣誓主权。

赵鼎心中暗道,不怕别人,怕的就是你乱来。

“但愿如此。”

话不投机半句多,赵鼎急着南下,匆匆告辞。

他一转身离开,邓怀义立即变了脸色,冲蔡贺道。

“赵鼎是真傻还是装傻,送上嘴边的肉,我岂有不吃的道理。”

蔡贺咧了咧嘴。

“大人,您有所不知,这福公公以前在宫里做过太监统领,咱们最好还是不要招惹。”

听到这个消息,邓怀义立马明白,这是一块带刺的肉。

“娘的,这小子真是滑不留手。”

“谁知道这老太监在宫里有没有朋友,把他逼急了八成要咬人,还是视若无睹为好。”

赵鼎万万想不到,恰恰是因为福全海的宦官身份,保住了赵鼎在荆城郡的产业。

最新小说: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抗清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美利坚胜者为王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谍海孤雁 汉家功业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超时空史记 贵女景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