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书院 > 历史军事 > 傲世第一皇子 > 第168章 激励制度,民夫运输队

第168章 激励制度,民夫运输队(1 / 1)

遇上这样的情况,邹静云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尽己所能,为驸马殿下解决后勤上的问题,令他可以安心作战。

石林郡城外,各式物资堆积如山,杂乱无章。

这些物资都是由辎重营和南征军民夫所运输,他们从镇南关出发,沿着渊江一路南下。

虽然路程不远,可赵鼎在时间上卡的相当严格。

两天时间,要走完将近一百六七十里的路程。

若是延误了期限,运输队的长官要接受惩罚,轻则免除职务,重则当场拿下问罪。

所以当这些人抵达石林郡城后,懒得将东西整整齐齐码放好,索性一股脑地丢在城外,交给前线的人接收。

而今日,邹静云就要解决这种乱象。

来到城外,只见许多刚刚结束运输任务的运输队员,正懒散地躲在树荫下休息。

邹静云背着手走来,怒斥道。

“这些物资皆是大军所需,岂能随意堆叠。”

“若是因此有所损坏,你们岂能担待得起。”

运输物资的民夫们一路上劳累不堪,心中早就憋着怨气,听到他这话,更加气愤。

许多名民夫当即站了出来,指着邹静云的鼻子怒骂道。

“我们不比你们这些官老爷,动动嘴皮子就能把这些物资码放整齐。”

“连一钱银子的报酬也没有,却要离家千里为朝廷运输物资,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不错了。”

民夫和辎重营不同,在赵鼎的作用下,辎重营属于正规作战序列的辅兵,有粮饷拿,可以立功晋升。

而民夫则是地方官府征发来的劳力,官府只管他们的吃饭,却不会给他们更多报酬。

这还是看在他们背井离乡,为大军输送物资,也算对朝廷有微薄贡献的份上。

若是这些民夫在家乡被征发,去运输物资、修建河渠之类,官府甚至连饭都未必会给。

没有报酬,自然也就没有积极性。

见到邹静云和众人起了冲突,一位中年人急忙跑来。

“大人,我等一路上实在太过劳累,没有精力整理,因此先胡乱放在这里。”

“你是何人?”邹静云询问。

“小的汤民,是这只运输队的队正。”汤民恭敬道。

邹静云虽体谅这些民夫的辛苦,但这些物资皆为军用,若是不整理好,将来军兵们取用,又要费不少功夫。

所以邹静云不能就此罢休,他板起脸,训斥汤民。

“汤民,瞧你管的手下,难道你这队正就是这么当的吗?”

汤民虽不知邹静云的身份,但见他身上穿的锦衣华服,又曾见他跟随驸马殿下左右,定不是寻常人。

所以汤民很干脆地认错了。

“大人,小人知错。”

“你们几个,快过来对大人认错。”

“以下犯上,成何体统。”

几个民夫心不甘情不愿地走了过来,正要躬身行礼之际,却被邹静云拦下。

汤民诧异之际,邹静云做出了解释。

“我亦知诸位辛苦,刚才那番话,为的是朝廷利益。”

“你们身为民夫,承担着和辅兵一样的任务,却无任何报酬,心中难免会有怨气,这一切我和殿下都明白。”

听到这话,汤民和几名民夫心中难免感动。

邹静云和驸马殿下都是高高在上,犹如天人一般的人物,竟会记着他们这些贱民。

“楚军的后勤制度规定了输送物资,每一百里可以有百分之五的损耗,你们应该记得吧。”

对于邹静云这个问题,汤民不假思索地回答。

“记得。”

他何止记得这一点,他还记得若运输途中物资的损耗超过百分之五,整个运输队都要受罚。

轻则要求整个运输队赔偿超出比例的损耗,重则以贪墨军资的罪名全队皆斩。

所以,给楚军运送物资非但不是件美差,反而是件有很大风险掉头的差事。

但接下来,邹静云的一句话,竟把运输这件差事从杀头的差事变成了可以盈利的生意。

“汤民,若每百里损耗的物资不足百分之五,我可以做主,将其中的差额赏给你们,由队正负责在队伍中分配。”

“代价则是你们需要将物资运抵目的地后,配合官军清点物资,整理入库。”

“你认为这个办法如何?”

听到邹静云的提议,汤民楞了片刻,旋即反应过来,此中有巨大的利益。

百分之五的损耗,既是朝廷默许给运输队的好处,又是悬在运输队头上的一柄达摩克里斯之剑。

虽有护路官兵定期巡逻,清除运输队前面的危险,但对运输队而言,危险不仅仅来自人,更来自大自然。

如突遇河水上涨、洪水爆发,或是野兽袭击,都会导致运输物资的损耗大大增加。

而这些额外损耗的物资,全都要运输队员们来补上。

可现在邹静云却允许他们拿走百分之五的损耗,等于是将这件事摆在了明面上。

若损耗低于比例,他们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从运输中获益。

若损耗高于比例,他们也可以将平日的收益拿出来弥补。

汤民就算再蠢,也知道这个提议比原来强太多。

“若能如此,自然是再好不过。”

汤民脸上的笑容转瞬即逝。

“可是您能说了算吗?”

一介民夫,竟然觉得自己说了不算,邹静云忽然笑出了声。

恍惚间,心底却出现失落之感。

人离乡贱,物离乡贵。

在晋国,自己是三甲同进士,王府长史官。家族的希望,家乡的荣耀,家人的补天石。

可来到了楚国,哪怕跟在赵鼎身边叱咤风云,纵横沙场,指挥千军万马又如何。

家人、同僚、同乡们看不到这一切,自己在岭南做出再大的事业,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邹静云忍不住在心中告诉自己,若有机会,一定要回家,哪怕放弃一切。

打起精神,邹静云回答汤民的问题。

“我是殿下身边最亲近的文官,我的话,自然有用。”

汤民虽仍有怀疑,却很快见到了邹静云的能耐。

不多时,十数名骑士跃马扬鞭,从郡城中离开,手中持着一张张盖上户部左侍郎大印的告示。

他们受了邹静云之命,将告示张贴在城外各处,宣告新的制度设立。

汤民和一众民夫忍不住上前凑热闹,来到城外公告栏处。

可惜汤民等人不认识字,只好请人来念出上面的内容。

“老哥,能帮我们念念上面的内容吗?”

汤民向一位头戴方巾,读书人模样的男子求助。

告示虽长,含义却很浅显,片刻的功夫,方巾男子便将上面的内容念完。

听完他的话,汤民楞了片刻。

这告示上面的内容竟和邹静云说的一模一样。

原来他真的是个大人物。

这一刻,汤民忽然有些后悔,没有好好巴结邹静云。

心中有想法的人不仅仅是汤民,见到这张告示后,方巾男子也心有所想。

最新小说: 美利坚胜者为王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贵女景昭 抗清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谍海孤雁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汉家功业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超时空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