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书院 > 历史军事 > 衣冠不南渡 > 第157章 科举

第157章 科举(1 / 1)

曹髦躺在床榻上,身边还摆放着很多的文书。

司马妜在一旁为他轻轻捏着肩。

曹髦手里捧着书,看的很是认真。

这些便是那些前往贵霜的大臣们所提交上来的所见所闻。

奇怪的是,明明是同样的地方,而不同官员所记录的东西却是截然不同,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理解。

曹髦倒也不挑剔,将这些人的记载资料拿过来一同阅读。

到如今为止,曹髦已经看完了三个人的记载,尽管三人记录的都不太相同,但是曹髦心里却大概已经搞清楚了那边的情况。

贵霜怕是撑不住了。

到了这种地步,就算曹髦想要救,只怕也难以实现。

其内忧外患,比当初后汉所面临的情况都要严重,人家不只是有诸侯割据,这还有一个刚刚崛起的强敌,屡战屡败。

曹髦跟对方的通商也得不到保障,诸侯们根本就不服从国王的命令,哪怕国王给与曹髦再多的保证,在地方上得不到实施又有什么用呢?

看来,这通商的事情,还是得跟波斯人去通商。

当然,贵霜也不能放弃。

毕竟这是朝贡了自己,获得了正式册封的亲魏大月氏王。

看着沉思的曹髦,司马妜轻声开口说道:“陛下,皇后今日又来找我,还是为了那件事。”

曹髦一愣,放下了手里的书,苦笑了起来。

“她还不曾放弃呢这又是何苦呢?”

这些时日里,皇后郑娴一直都催促着曹髦,得赶紧多纳几個嫔妃。

在诸葛绪出使塞外的时候,皇后又为曹髦诞下一女。

曹髦当然很是开心,这后宫内也逐渐热闹了起来。

但是礼部有几个大臣,却伺机向皇后上奏,希望皇后能允许曹髦多纳几个嫔妃。

这还是因为曹髦的孩子还是太少了,那些与曹髦深度捆绑的集团们都不太能放心。

武皇帝可是有二十多个儿子呢!这光是说儿子,还没说女儿。

至于曹丕,那也是有十个儿子。

可到了曹叡,就曹芳这么一个嗣子,后来的情况众人也是看到了。

曹髦自从登基之后,满门心思都在治国上,对自己的家事几乎无视,这才导致了如今的情况,后宫里就两个人,子嗣也少。

以当代的夭折率,说句难听的,两个孩子未必够用。

十个孩子就差不多了。

面对群臣的劝谏,郑娴却也没有生气,她的皇后位本来就固若金汤,何况她儿子也需要兄弟们来帮衬。

就是她自己,也不能落得个好妒的名声。

于是乎,她便几次催促曹髦纳妃。

曹髦却不是很急,毕竟自己还算是年轻,且身体也没有什么大病,当下后宫其实便挺好,没什么烦心事,相处的也很不错。

他不太想要破坏后宫的安宁。

人一多,问题就会多。

郑娴又不是那种特别强势的皇后。

司马妜此刻再次劝谏道:“陛下,虽然是您无意再纳,只是在外,却云皇后好妒陛下春秋鼎盛,便是多招几个美人,后宫也未必会生乱”

司马妜从政治的角度出发,一个合格的皇帝起码要有五个以上的儿子,这样才能确保出了意外也有人能继承。

曹髦沉吟了片刻,方才说道:“嗯这件事还是要从长计议。”

司马妜看到曹髦似乎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没有再劝。

曹髦再次看起了手里的文书,脑海里却是想着明日的科举考试。

明日便是殿试了。

曹髦其实很早就决定好要出什么题了。

没错,就是上进令。

上次殿试是赏田令,这次殿试是上进令。

题目很好猜,但问题是,好不好猜都不会影响考试结果。

因为到了这一步,基本就不会剩下什么蠢材了,这些人到底如何,曹髦心里有数。

而到了这一步,也不怕他们提前准备,考的就是如何治理国家,如何辅佐君王,当然,还有一个政治立场。

上进令是对世家大族最不利的政策,若是能在这个政策上还站在曹髦这边,那就完全可以证明自己的立场了。

对如今的曹髦来说,证明自己的立场比其余的都要重要。

曹髦很快就放下了手里的文书,匆匆入睡。

次日,曹髦起了身,而二皇子良还不曾起来,他也没有弄醒儿子,悄悄离开了此处。

殿试是要在太极殿举办的。

参与考核的十余人,此刻准备妥当,信心满满。

刘渊位于众人的最前方,尽管大家心里对这位匈奴人都有些不悦,却也没有人敢表露出来,主要还是因为对方的背景太深厚。

都不用说他的父亲,光是一个当司徒的老师,就足以让在场的诸多考生们闭上嘴巴了。

钟会如今的威望也是愈发的庞大,自从他可以号令三台之后,群臣俨然都是一副以他为尊的模样,再也没有什么人敢挑战他的权威了。

过去还有如王昶等老臣们可以跟他刚一刚,但如今,却只有一个毌丘俭了。

而毌丘俭却也无心政务,除非是钟会做的太过火,否则基本都不会出手来干涉庙堂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钟会的权势自然是如日中天,无人可比。

作为他唯一的弟子,刘渊的地位也是在不断的提升。

几乎都没有人在意他匈奴的出身了,甚至有人想要主动跟刘渊结亲,希望能通过他来跟钟会建立些交情。

可惜,钟会向来是个六亲不认的。

曹髦出现在了殿内的时候,诸多考生们赶忙起身,这些大多都是些年轻人。

跟上一次一样,依旧是清一色的大族出身,几乎找不出一个寒门出身的人。

这让曹髦再次想起了鲁芝的话。

想要从经济上来打压这些大族,并非是太难的事情,但是要铲了他们的根,在学问上完成反垄断,却是非常的不容易。

曹髦倒也没有因为这些人的出身而对他们有厌恶。

他坐在上位,先是肯定了众人所取得的成绩。

随即,他缓缓说起了当下的局势。

“自庙堂颁发上进令以来,国库愈发的充实,百姓们安居乐业,各地欣欣向荣,着实与过去不同。”

“朕百思不得其解。”

“请诸君以上进令教朕,并告知往后之改进延续之法门。”

众人本来都是很认真的在听,皇帝一开口,众人之中,不少人都露出了欢喜的模样。

果然是如此啊。

这题目实在是好猜,很多人都已经想到问题会是上进令,故而做足了准备。

刘渊的脸上没有半点的变化。

对他来说,无论问题是什么,都不是问题。

有专门的人来分发纸和笔,众人便开始书写回答了起来。

曹髦坐在上位,认真的看着他们。

他的目光主要是锁定在了刘渊的身上,当然,这里还有两个需要他上心的人。

没错,就是曹髦的养子郭平,以及曹启的好友刘弘。

郭平也不再是当初的小娃娃了,也是变成了英武的少年。

曹髦给他请过不少的老师,最后他是跟着兵部的陈骞来学习经典以及兵法等事。

曹髦并没有因为他的身份而直接授予官爵,反而是要求他必须要参与科举考核,通过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郭平为此准备了很久,他跟刘渊正好相反。

头场考试是最轻松惬意的,到了第二场,就开始有些吃力,而到了这第三场,他就开始慌了。

陈骞是很用心的教导他经典,但是在当下国策方面,陈骞实在也不好多教什么主要还是因为郭平这个皇帝养子的身份太特殊了。

若是陈骞随意向他透露自己对诸多政策的想法,那跟直接给皇帝说有什么区别呢?

这就导致郭平虽然在经典方面的能力不错,可在这国策上却有些知识匮乏。

他很快就开始冒汗。

而另外一位,也就是曹启的好友刘弘,这家伙倒是个全能型的人才,前几次不算太轻松也不算太吃力,包括这一次也是如此。

曹髦在此期间有两次离开坐席,当然,他是为了接见几个重臣,嘱咐一些大事。

尽管有钟会在三台坐镇,但是诸多政务还是要先由皇帝点头,才能去执行的,具体的进程也要及时的告知皇帝。

如此考了整整半天,众人终于依次离开。

曹髦看着众人那神色,心里也已是有数了。

在众人离开之后,自有近侍将他们的文章收集起来,送到皇帝这里来查阅。

而至于这些新贵们,则是被官员们带着去休息。

他们还有一次跟皇帝聚餐的机会,但是要先等皇帝确定好他们的名次。

曹髦坐在屋内,开始看起了诸多考生的试卷。

第一个就是先看刘渊的。

果然,就如曹髦所想的一样,在刘渊的回答里已经能看到钟会指点江山的模样了。

刘渊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因为从经济上压制了大族,导致大族无法对当地进行兼并垄断和欺辱,故而有了当下的盛世。

而想要延续和改进,那就需要让上进令更加的完整,所包括的范围更加庞大,所迁徙的目标更加明确

刘渊写的洋洋洒洒几千字,竟是去没有一句废话,全部都是在讲述如何让上进令更进一步。

曹髦沉吟了片刻,随即笑了起来。

这竖子可以留给曹温!

最新小说: 大秦九皇子:冷艳女将军总想和离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春天的抵抗 汉家功业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万历新明 坑王小传 再世潘金莲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