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书院 > 女生耽美 > 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 > 第 79 章 龙凤猪二凤同学

第 79 章 龙凤猪二凤同学(1 / 1)

【吐蕃的崛起完美嵌合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唐时期恰逢东亚气候升高,大雪奇寒和夏霜雪年出现次数减少,把原本干旱的西域变得湿润多雨。

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水草丰茂,青藏主要粮食作物青稞产量增长,能养活更多人口,使其国力壮大】

天幕顿了顿补充道:【事实上气温回暖对大唐更有利。

唐时的水稻在三四月播种,在八月收获,而现在的水稻四月底播种,十月收获。

暖润的气候让唐朝粮食生长期缩短,意味着土地重复使用率高,在没有占城稻的加持下,唐时长江下游的田地,稻麦每岁可获两熟。

所以唐朝粮价非常稳定,从贞观四年一斗十三四钱,到唐玄宗时期二十三钱左右,保证了大唐政治基本盘】

秦始皇(迫切):占城稻?

刘彻(震惊):两熟?

李世民(振奋):详细说说?

经天幕提及,李隆基才恍然大悟,后人说气候对王朝影响源于此。

去岁长安无雪无冰,长安宫内种植梅树、柑橘等都开得特别好,所以今年大唐粮食定然是频岁丰稔。

他把玩着手中橙橘,思索却在思索唐蕃局势。

如今唐与吐蕃以祁连山为界,祁连山南归吐蕃,以北的河西走廊地区为大唐控制区。

至于凉州…暂且以赤岭为界,今唐蕃争夺的,便是凉州界限。

他垂下眼,静静地将橙橘捏碎,香甜的橘汁溅在他指尖,最后泅湿龙袍。按天幕所言,吐蕃因气候而兴勃,那也意识着吐蕃那也会因气候而灭。

那他大唐呢?

李隆基疲惫地合上眼,有些埋怨天幕为何降临?

既然降临又为何不言他一朝详情?

如今大唐疆域除青海中部被吐蕃占据外,其他疆土已恢复到高宗时期。

而朝堂之上,万国来朝,四夷服拜,文治武功都是鼎盛。

怎么会因区杂胡而毁?

他睁眼复望天幕,神色晦暗,与其说安禄山毁唐,他更相信朝代有大陷之处。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地利:吐蕃地处青藏高原,天高地广氧气稀薄,四周有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脉,及喜马拉雅等山脉矗立周边,是世界最高高原。

对于地广人稀的高原盆地,既不能种地,又不能经略兴商,中原地区民众向来不愿开发此地。

并且唐朝为扫除东西交通障碍,数次对吐谷浑用兵,极大地遏制了吐谷浑的扩展,给吐蕃留下发展空间。

吐蕃盛于安史之乱后,其疆域西起葱岭与大食接壤,东至今甘肃;西进四川盆地,北起天山山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喜马拉雅山脉与天竺接壤。

极盛时期吐蕃与回纥、大唐共分东亚】

李世民手中举杯的手一顿,‘砰’的起身跨步到舆图跟前,张

手在图上四处丈量,心下直坠:“后人如此无能?

先前为大唐多自豪,现在就有多心痛,朕的陇右道,就这么没了?

朕这么大块的丝绸之路,被吐蕃占了?

难怪天幕言西域归义兵是唐朝最后的存在!

他紧了紧手,神色明明暗暗,后世朝廷有多孱弱?让大唐疆域全面回缩至此。

房玄龄仔细回想天幕之言,斟酌道:“陛下,后世曾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并且...”

君臣对视,立马明白对方未尽之语:后世放弃了中亚地区,但西域却纳入整个国家版块。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李世民在心头不断询问天幕,可惜未得到解答,天幕仍按照自己的意志讲述:

【人和:吐蕃创建者松赞干布是当时雄主,他13岁继位,依靠藏区贵族把割据的高原部落,捏合成奴隶制国家,使吐蕃国力得到凝聚。

更何况隔壁又是当世强盛‘人和’,吐蕃完全可以眺望大唐抄作业!

所以吐蕃乘气候风口,又有雄主和强力宗国支援。

在有唐一代,成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国家,也是藏史上政权最强的朝代】

天幕感叹:【吐蕃与唐分别代表了青藏和中原政权的扩张鼎盛期,整个唐朝时期,唐蕃会盟八次,双方来回征战约103次,唐胜61次;

盛唐时期的唐蕃大非川、石堡城之战;

晚唐时期吐蕃侵吞唐朝边境,甚至攻陷长安。

直到唐将要覆灭,才终于瓦解吐蕃。

这对宿命的对手,才终结绵亘百年不绝的利益冲突】

嘶~不对啊!

望着天幕上那张‘唐:朕先送你死’的图像,刘彻敏锐察觉到不对,他仔细地望着大唐舆图半晌,蓦地笑出声:“唐太宗倒是好胆色,四面用兵,以威势镇压四夷。”

同是帝王,结合先前的羁縻制度,自然明白大唐用兵策略,以武力威服诸族,驾驭蛮族讨伐不听话的蛮族,或者协助唐军讨伐,从而为国省钱。

但是...他抬头看向卫青,正巧在空中视线相撞,刘彻扬起嘴角:“仲卿,你如何看?”

卫青摇摇头:“大唐羁縻制度虽好,但需陛下或唐太宗才能驾驭。”

后人但凡出个‘惠帝’,臣服大唐的四夷会立马挣脱颈绳,反咬宗国。

【贞观七年,松赞干布吞并完苏毗女国,迁都逻些修建布达拉宫,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吞并后的吐蕃疆土扩大,北境与吐谷浑接壤,为更好地扩疆发展生存空间,也为得到大唐支持,提升国力地位。

贞观八年松赞干布遣使向大唐求娶公主。

但大唐对骤然勃兴的吐蕃,并不了解国情制度…

在却发现史书无记载,再问朝中大臣,皆言不知】

刘彻将身体重量倚在案桌上,饶有兴趣地望着天幕舆图

:“没想到贫瘠的高原局势如战国对持局面。”

象雄王国、多弥部、附国...他目光落到苏毗女国上,有些疑惑道:这苏毗女国国土最为广阔,此国难道真是女子总揽朝政?”

经窦太后和王太后对他权力限制,他向来不喜强权女子,但对方能坐上皇位,并辖制大片疆域的帝王,他不会因性别而看轻对方。

毕竟权力不分男女,只分能否掌握权力的人。

他的心思霍去病并不知晓,摩挲着下巴疑惑道:“于阗国是与咱大汉同时期的阗国?”

国祚怎么如此绵长?

群臣被他一提,大惊地望向天幕舆图,不仅有于阗还有龟兹?

难道...西域地势特别好,保国祚绵长?

刘彻双眸透出势在必得:“朕要西域彻底归于大汉!”

他对神仙道有所疑虑,但天幕中的事实却让他相信:西域定是福地,拿下他定能庇佑大汉国祚!

汉武帝离奇想法天幕并不知情,讲迷的语气中透出几分笑意:【毕竟当时的户外达人玄奘大师,还在天笠跑图求佛未归。

唐太宗没有‘大唐西域记’作参照,只能遣冯德遐赴藏抚慰(考察),然后发现吐蕃:君王称为赞普,宰相分为大论、小论,与君王统领国事。

国家没文字,还停留在刻木结绳的时代,这样的国家从根本上就不能与大唐相交。

于是唐太宗拒绝和亲】

刘彻:这...

李世民脸色铁青:他大唐到底有多扶持吐蕃?

让它从无文字跃至与唐抗衡的强国?

秦始皇惊讶:倒有几分像晋文公。

不过…大唐鼎盛,公主即便和亲也不会受到委屈。

当年秦穆公把女儿嫁给还是重耳的晋文公。

某日晋文公不满秦公主行事,对其大放厥词,随后就被秦势所惧,不敢造次。

结亲后的晋文公在大秦助力下,杀晋怀公登位掌晋国。

不过...他有些不解:吐蕃怎么翻身一度压制大唐的?

武则天斜靠在椅把上,听着天幕讲述,忽地笑出声:“和亲不过是各有所需罢了,只是…”

她脸上忽的沉下来,大唐对外和亲向来只嫁不娶,而突厥默啜可汗妄想嫁女与唐王室联姻,打着做唐王国丈注意。

她派武延秀去迎娶突厥公主,默啜可汗竟敢嫌弃?

【唐太宗拒绝和亲很正常,用他自己的话便是:今大唐为上,哪族不听立马发兵破之,是以各部畏中国之威。

朕以公主下嫁,对方便是大国女婿,凭此身份压制周边杂姓胡,谁敢不服?

所以大唐又何必助长他人气焰?】

长孙无忌收回眼,为天幕补充:“吐谷浑、突厥为大唐边患,若与吐蕃联姻便以宗国抬举它身份,把它与吐谷浑突厥置于同等地位。”

且吐蕃未与大唐

接境,又何必赐婚于蛮荒之国?

李世民摇摇头,按天幕之言,吐蕃与大唐结亲成功,他视线从高原南部移到西域,脸色冷然:既然吐蕃求亲,那是不是说明朕赐婚于吐谷浑?

?南漳提醒您《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他猜得没错,贞观九年,大唐征服吐谷浑后下嫁弘化公主,让吐谷浑作为唐朝西疆屏障,为唐效力。

【所以在史书中可以看到,周边诸国屡屡向大唐求亲,却被太宗用‘天价彩礼’和借口拒绝。

贞观二年、九年西突厥向唐朝求亲,都被唐太宗拒绝。

贞观九年,西突厥咥利失向唐朝献马五百匹,上表请婚,唐太宗再次拒绝。

贞观二十年,西突厥可汗再次向唐朝求亲,被唐太宗要求用龟兹﹑于阗﹑疏勒﹑朱俱婆﹑葱岭五国为聘礼,西突厥再次作罢。

贞观十五、十六年,薛延陀两次献部落全部牛马,及珍皮乞求和亲,均被唐太宗拒绝】

朱元璋揉了揉鼻子,自宋后,士人都觉得联姻是耻辱,可他们也不看看,耻辱是因宋国力积弱。

前朝安平公主忽都鲁嫁到高丽,彪悍得日常辱骂宰相官贵,稍有不顺心就对高丽王动辄打骂。

打的就是一个自己爽快不内耗!

高丽敢有异议吗?

没有!

迫于元朝威势,高丽王只能致乾纲不振地涕泣而已。

以至于现在他想下嫁公主,高丽都拒绝。

唉!

朱元璋摸了把脸,咱家女儿个人温柔可人,岂会随意大骂?

顶多她们受了委屈,自己带兵问候问候而已。

【松赞干布得知大唐拒绝和亲后,把其拒绝归罪于吐谷浑离间,率众击破吐谷浑、赏项、白兰诸羌等部,趁机扩张疆土。

待打下地盘消化完毕后,贞观十二年,吐蕃率二十余万攻打松州西境,向大唐展示肌肉:大国不嫁公主与我,吐蕃当入唐为寇。

兵临边境的威胁被大唐5万步骑给拍了回去,唐军达成‘夜袭帐营,斩首千余级’的成就。

惊惧之下的吐蕃遣使谢罪请婚,以求吐蕃大唐弘音永现!】

杜如晦皱眉:“利用求亲击吐谷浑,又出兵威胁大唐…”

不对,天幕定漏了其他原由,吐蕃此举将大唐宗国威严放在脚下踩。

被迫和亲岂不是给了他国反抗大唐希望?

李世民闭眼慢慢道:“吐蕃之性,剽悍果决,是大唐心腹边患。

吐蕃进军定是趁朝廷对北境用兵之时。”

他睁开眼凝视天幕:“松赞干布倒是敏情持锐,善于抓住机会达到目的。”

只是…自己为什么会答应吐蕃求亲?

一贯沉默的李靖盯着舆图道:“川西诸羌!”

若吐蕃拉拢到川西诸羌,那么他们就能成为攻击大唐剑南的前锋。

届时大唐既要面对北患,又要开拓西域诸国,再加上西南大军压境…大唐很难

应对四处烽烟的局面。

各将军围着舆图纷纷发表言论:“吐蕃既然拉拢川西诸羌,那意味着朝廷定有所动作。”

按他们看……程咬金等武将齐刷刷地看下陛下:打仗他们行,但政治上还是陛下及房相等人有远见。

心里几经计算后,李世民脸色难看:“川西旁的云南有六小国存在,扶持其中一诏,让其壮大以此遏制吐蕃。”

若朝廷手腕不够,就是养虎为患,反咬大唐。

他对未来的推断,非常正确,未来唐玄宗扶持蒙舍诏,吞并其他五诏变名为南诏,成为主导西南地区的主要国家。

起初南诏与大唐共同抵抗吐蕃锋芒,但不甘心的南诏,想要权出滇西一隅,以此挣脱藩屏角色,在唐蕃拉拢中摇摆不定,借机发展壮大。

【整个贞观一朝,西南地区不是唐帝国战略发展方向。

所以大唐军事重点不在西陲,而在西域及北境两方镇防用兵。

西南地区从来就不是帝国战略发展方向,大唐能对于西南边疆要求:固守松州、维州等要隘,保持边防安稳即可。

贞观十四年,朝廷在各方权衡下,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于吐蕃,两朝成为舅甥联盟,从此凡吐蕃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秦始皇眉头微皱,突然察觉到大唐对外致命问题:除了政治上将外国纳为唐土,那民众呢?

大秦征服蛮夷地区后,历来会设其郡,在郡内设置臣邦。

并规定父母双方为蛮夷,所生之子为蛮夷。

父为诸族人,母为秦人,那生子即为秦人。

用秦人人口消化诸族原人口。

那大唐呢?

【和亲之下,大唐西陲得到数十年的边疆安稳,而松赞干布也借此谋求吐蕃政局的改革。

自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一统高原文字,按照大唐三省六部制,设置三尚一伦官职,全面改革吐蕃朝堂官职结构。

同时借口尼泊尔公主信佛,便为其修建大昭寺、白恰寺以供奉释逝牟尼佛不动金刚像;

他又以文成公主带释迦牟尼像入藏为由,引佛教入藏,期望能替代原始藏教苯教,把政权从宗教手中集权到君王。

到清朝时,清廷就利用藏区政教合一的特点。

命每户必须出家一男丁,以此达到控制藏区的目的】

听到此言,唐君臣眼眸迸出惊人的光亮。

杜如晦猛地抬起头:“先前天幕所说玄奘大师在外跑图!”

不对,是在外求佛!

一时间总文臣皆捻须而笑:大唐制吐蕃,有方向矣。

见他们尽在掌握之中的神色,程咬金忍不住发出灵魂质问:“你们知道户外达人什么时候归唐吗?”

长孙无忌等人脸色一僵:大意了!

跑图大师何时回唐?

【为加强佛教砝码,松赞干布以佛教十善法为基础,制定出

西藏历史上首部法典——文成法,以此确定佛教地位。

总之松赞干布借鉴大唐制度,再根据吐蕃自身政治进行改良,全面优化吐蕃各项制度。

到唐中宗时期,吐蕃为了掩盖自身国力薄弱,摄政太后没禄氏再次向大唐请求和亲,同时吐蕃进一步又请求唐皇,将河西九曲之地作为公主的汤沐之所。

唐许后的结果,九曲之地被吐蕃用来东进唐朝的据点,顶着离大唐心脏最近地带,不断祸乱大唐边疆。

所以到开元十八年时,吐蕃使借平息边境纷争,以金城公主之名,请唐玄宗赐‘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书籍赐予吐蕃。

朝臣虽然反对,但大唐为争唐蕃边界,还是答应赐书】

什么?

刘彻君臣面面相觑,竟然给涉及君臣秩序、兵谋诡术等书籍,后世唐王怎么敢?

特别是‘左传’,是以臣召君之事,取威定霸之谋,唐王这是赠敌与矛啊!

霍去病抓了抓头,心有余悸道:“唐王此举是将军在前杀敌,他在后面姿敌人?”

话刚落音就被舅舅敲了一指,‘哎哟!’霍去病不服气地捂着脑袋,嘴里嘟囔:我又没说错。⒓[(”

现在大汉书籍除了陛下所拥最多外,一般家族有部经书足以传家。

他人若要习之,必须攀关系奉重礼,才能得到丁点观书机会。

而后世朝廷行赠书之事…养虎为患也!

自己竟然同意了?

李隆基听到天幕言朝廷答应赐书,顿时又惊又怒。

左传内容庞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天文、地理、农业、医学、习俗、文艺等诸多领域,赐书意味着什么,他再明白不过。

大唐竟被欺压到此?

金城公主是雍王李守礼的女儿,论关系是他侄表妹,被先帝嫁至吐蕃。

去岁吐蕃提出议定唐蕃边界,想要全部占据河源…想到吐蕃嚣张脸面,他忍不住冷笑,不过是依附大唐而长的国,竟然敢压制宗国。

吐蕃,真是好大的胆子!

为了占据河源,吐蕃再次故作姿态,率十万压制大唐边境。

呵呵~李隆基眼眸尽是杀气,当初太宗陛下同意和亲,是因周边军事不稳,才让他们钻了空子,但现在…可不是唐初。

【得到赐书的吐蕃,是个非常好学的学生。

公元763年唐代宗刚即,吐蕃就趁大唐国力空虚之际,举兵20万人从西部进犯,攻入长安拥立金城公主的胞弟李承宏为帝,进行改元、置百官等换天制度,试图以此钳制大唐王朝,使其为傀儡。

最后因醉氧,强占长安十五日后,烧杀抢掠的吐蕃被郭子仪击退】

什么!

攻陷长安?

天幕泄出的未来,像巨雷炸在李世民头上,炸得他魂魄离体眩晕目散,后人…后人到底在干什么?

其他唐臣只觉

得一股寒气直冲天灵盖,他们原以为大唐边境再怎么萎缩,总能保住松州等地,结果却是...攻陷长安?

他们怎么敢啊!

大唐军队呢?

李世民眼泪猛地落下来:“百姓,尔等家眷都在长安...烧杀抢掠后的长安,还剩下多少人?”

陛下!◆_[(”李靖出列振声道:“臣请出兵,力保大唐安境!”

“臣请出兵!”

“臣请出兵!”

稍稍缓过神的李世民摆摆手:“高原政权无吐蕃也有他国,而今我们要做的是找结证,剖其因由,才能保大唐安稳。”

君臣望向天幕,大秦缺失文化串联天下,大汉用民过甚,让民怨沸腾,那大唐呢?

【华夏史上汉唐并立,事实上两朝对外扩张方式完全不同。

巨唐威望高于汉,但对外深耕弱于汉。

卫霍清扫出地盘后,汉武帝就开始大基建,建立设郡立城,如朔方城、武威、张掖、敦煌等等,最后再移民戍边。

百姓在当地深耕发芽后,一旦开始在那里开辟耕地,等经过几代人的繁衍生息后,当地人情风貌开始汉化,逐渐转化为农耕文明。

而唐朝的扩张以政治为主,先定点武力征服,再以利益捆绑当地贵族,来巩固外扩的成果。

所以在史书中能看到高丽、突厥等地内迁州府,以此将诸族同化。

此举有用吗?

有用!

但是需要特别高明的手腕,对军政有着相当清楚的敏感度,才能力压四夷,变狄为夏。

一旦继承者不及太宗,或是弱于太宗太多,就很容易暴雷!】

刘彻摇摇头:大唐将外部落迁至内唐,是明智之举。

但是...

基地仍以原首领统治,对于底层胡人而言,只是换了地方生活,想要他们改移风俗,很难。

他有些不解:唐朝为何不将首领与胡人分离?

【唐太宗是不想迁民充实边塞吗?

不是,他想啊!】

天幕语气无奈:【但当唐初无人啊!

唐初除去隐户,掌控到朝廷的人口,那连大唐自身都充实不了,怎么迁徙边塞?

所以贞观九年,唐太宗又提起未能实施的世袭刺史】!

最新小说: 七零娇气包的十八般武艺 游戏大佬要娶我 炼神丹!御神兽!废材大小姐竟是绝世帝女 四合院:何雨柱从二十一世纪重生 黑科技:我有一家改装厂 综影视:意舟 漫威:火遍多元宇宙的深夜厨房 被欺四年,医妃带崽归来嘎嘎乱杀 默默签到365天,被IG教练请上台 兽星双胎后,主脑强制配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