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书院 > 历史军事 > 犁汉 > 第七百二十五章:反耶

第七百二十五章:反耶(1 / 1)

太武三年,五月四日,大谷口内,千军并发向南。

在无数旗帜翻腾汹涌中,一面巨大的黄纛迎风而立,除了旗底有一条绛红色的条块,与泰山军别无不同。

而这就是刚刚获得大胜的陈公国大帅鞠义与他的三万上甲。

自昨日大军拔营,到今日已过大谷关,全军吏士们的喜悦和骄矜都没有减少,反而因为要回家了,还更添几分。

关口上的一些未出征吏士们看着下面鱼贯而入的大军,有艳羡的歪酸地对旁人道:

“真不知道这些人神气什么,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已经将泰山军主力歼灭了呢?不就是击溃个三四千残卒吗?”

有不了解情况的果然还真的就点头应了。

这时候,队伍中消息灵通的吏士见袍泽们开始说这些惹祸的言论,忙警告:

“老丁,你别乱说,你这番话要是落在下面那些上甲耳朵里,咱们队都要去捞粪。”

然后,此人才解释道:

“你们别听老丁的话,他不清楚情况。这一次鞠帅的确只是歼灭敌军泰山军一军,战果好像也就是数千人,但你们可知,这是我军与泰山军人数相当的情况下获得的。我听说,这一次我军也只是出动过两个军,就取得如此战绩,这说明什么?”

一众袍泽,包括老丁在内的,都齐齐摇头,显然不清楚这意味什么。

而那吏士先是看着下面威赫神武的大军,才悠悠道:

“这说明以鞠帅所部之前护军战力已经能在野战中和泰山军相当了。而如鞠帅那样的兵,咱们陈公国还有六万,而对面泰山军呢,了不得还有四五万吧,如是攻守异也。”

一众人纷纷恍然,然后对这军吏一阵奉承,然后再看关下的友军,果然越发雄壮了。

……

征人不断的大谷道内,两侧依旧哨骑跑马不断。

这些各军各部的游奕选锋正不断将各自军主的军令传送到前头的鞠义处,也就是那面最高的大纛下。

而在那大纛的后方是一排排骑士,他们赫然就是此战立下殊勋的北府骑士们。

这些来自河朔地区的骑士,各个雄壮,人人披甲,着镶黄兜鍪配羽翎,披青色大氅束环带。

如今这些人还在行军,所以马矟皆树立,如一丛林,众星捧月那面大纛缓缓前进。

袁氏的骑军数量不多,所以尽皆精养,袁绍以大半军资供养方得此无上铁骑。

而在这些北府骑士之前正是鞠义的中帐武士,先登军。

这些人一反全军着镶黄色军衣,却是依旧如过往汉军一样,穿着绛红色的军衣,他们在后方无数土黄色袍泽的映衬下,如同一团团烈火,又如同黄土上供养的绚烂杜鹃,璀璨夺目。

这些如同杜鹃花一样的先登武士,顶着烈日披着铁甲,如林排开,护卫着正中的人物,鞠义。

也无怪乎关上的袁军看见他们这般样子会歪酸,因为他们这做派不像是回军,反倒是要参加一场盛大的演武,太过于华丽了。

但被无数华丽包裹在正中的鞠义倒是普普通通,他甚至都没有着军衣,而是如同寻常士大夫一般宽衣博带。

此刻端坐在根车上,鞠义随着车轮的颠簸而起伏,手里捏着一柄铁如意,轻轻碰在左手的手心里,正想着事情。

而在他的身边,也有一文士,正是之前被袁绍派到鞠义军中作为特使的高干。

此刻高干陪坐在鞠义身侧,望着如渊的鞠义,紧张得大气不敢出。

高干怕了,因为鞠义种种事总让他忍不住往最坏的结果去想,那就是鞠义怕是要造反。

至今高干还记得当他面鞠义宣陈公军令的时候,鞠义那桀骜的眼神。尤其是听到自己要让他继续北上时,此人嘲讽的说了一句:

“军国之事,非小儿可言。”

最后高干甚至连再说一句话的机会也没有,就被帐外的先登武士们给“请”到了别帐。

直到昨日大营喧嚣一片,高干才知道军队开拔了。

原先高干还以为鞠义虽然桀骜是桀骜了点,但袁绍的军令还是听得,所以心中已经颇为残忍的想着如何弹劾鞠义了。

但随着军队一步步开拔,高干这时候就发现不对劲了,大军出发的方向竟然是南方?

鞠义要干什么?无令而回军,鞠义要干什么。

想到鞠义带着袁军最精锐的六个军,占主力部队一半无诏退军,高干就浑身软。

他已经不想着如何报复鞠义了,而是想着如何保命了。

这就是人间常态,当你恪守规矩的时候,别人不会想和你讲规矩,而当你开始破坏规矩的时候,别人倒是想让你守规矩了。

只可惜,迟了。

那时候的高干懊悔的反思是不是自己那日传诏的语气不好,是不是太轻浮了,让鞠义不舒服了。

真的,他高干可以改。

然后今天他就被带到了鞠义那里。

高干是真的说到做到,他看见鞠义说的第一句就是:

“鞠帅,那日我语气有点倨傲了些,是我德行还没修好,还请鞠帅勿怪。”

鞠义托着手里的铁如意,手一颠一颠的,乜笑道:

“怪罪?我当然没有怪罪你,若是生你气,你也不能还呆在这。你可知我军中,凡犯我法者,唯有刀剑。你看我可有刀剑对你?”

鞠义这话暗藏的杀意,高干如何能不知道呢?于是他伏地乞怜,言是自己无状无知。

之后鞠义的态度却很奇怪,他并没有再苛待高干,而是让他留在了自己的车架边,一并回军了。

就这样,一路上,当着高干的面,鞠义不断处理各部送来的军报,如开拔到何处了,遇到泰山军远缀后方的游骑了,打了附近的坞壁了,种种此类毫不避讳。

而越是听,高干越迷糊,因为他倒是真觉得鞠义好像就是单纯撤军,而不是要搞军变。

于是,眼见着就要逼近大谷关了,高干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惊慌,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鞠帅南下是欲反耶?”

但没想到这句话吓了鞠义一跳,他手里的铁如意都顿了一下,叱骂道:

“小子,你乱说什么?某家得胜回师,富贵更待,何由来反?”

看到鞠义说了这么一句话,再看其神情也是真的,心中大定,于是种种阴谋忽然迸起,他按耐住心思,小心道:

“鞠帅,你这无令回军落在他人眼里就是谋反作乱呀。你赶紧让人去颍川行营面陈公,不然恐行营流言四起,有人会害鞠帅呀。”

鞠义当然不会被这小儿三两言恐吓,他故作洒脱道:

“我为前军统帅,有临阵夺机之权。主公也授我旌旗节度,许我便宜行事。我此前已给主公上表,言撤军的理由。至于你后面来时说什么要北上和关西合军,那更是无稽之谈,呓语做梦呢。”

高干趁机回问:

“不知鞠帅为何做此想?”

如果之前鞠义听高干这么问,理都不会理一下,但这一次他却难得解释了句:

“泰山军虎豹也,关西群狼也,未闻有驱群狼而杀虎豹者也。如我军执意北上,关西必然作壁上观,而关西背后有崤函后路,咱们出了太谷口,一马平川,有什么?”

说实话,鞠义的话说服了高干,但此刻对不对还重要吗?

他假意称赞鞠义老谋持国,但还是建议鞠义选一人先回颍川,向袁绍解释一番,毕竟这也是态度问题嘛。

鞠义不说话,但高干已经明白他听进去了自己话。

果然,片刻后北府骑士的校尉张郃忽然出现在了鞠义车下,然后得鞠义耳附几句就又恢复了晏然样子。

反倒是张郃脸色莫名,他看着鞠义欲言又止,随后撇了一眼其侧的高干,终究抿上了嘴。

最后张郃对鞠义郑重抱拳,然后带着两个北府骑士疾驰南下。

望着张郃离去的烟尘,高干若有所思,这张郃看来是吾道中人。

随后他偷偷瞥了瞥还在那端坐晏然的鞠义,心下一笑:

“临阵决机,咱不如你鞠义老革,但搞点手段,你西北土狗只能等着被咱拿捏吧。”

……

鞠义南下的消息在颍川行营卷起了巨大声浪。

从幕府到外兵,甚至一个执帚老叟都听了,鞠义要造反。

虽然陈公袁绍在公众场合中数次言鞠义是得了自己令而撤军的,但熟悉内情的幕府中人却明白。

陈公国自肇基以来遇到的最大考验到来了。

而袁绍到底对此事如何看的呢?只要留心他接见外间宿将们的频次就可见一二了。

这一日,袁绍正与中护领军淳于琼对谈,他坐于上,语言平淡却难掩心中焦急:

“阿琼,汝以为鞠四郎意如何?”

鞠义族内排名第四,所以也唤为四郎,一般也是亲近之人才会如此称呼。但此刻袁绍这么叫,却一点不像是亲近的意思。

淳于琼与鞠义是死对头了,但这一次他却并没有对鞠义表现出恶意,而是当一众宿将皆称鞠义必反的时候,对袁绍开诚布公:

“鞠义此人,我素知之。跋扈是跋扈的,但说这一次他南下要反我却不认同。”

袁绍心中一振奋,请淳于琼继续说。

淳于琼替袁绍解释:

“行营前护军有六个军,其中有一个军是中护军的,断然不会随鞠义谋反。而另外五个军,有两个军是地方新编,多充斥颍川汝南士,彼辈家宅尽在后方,也不会随鞠义冒险的。如是,只有万余兵力的鞠义如何反?”

袁绍点了点头,随后却问了一件让淳于琼心惊的话。

却听袁绍捏髯轻声道:

“我欲以四郎为太尉,阿琼以为谁可领前护军。”

淳于琼听了这话是又酸楚又复杂。

他酸楚的是,太尉者那是武人之巅,那鞠义本在自己之下,却先自己一步而为太尉,如何不酸楚。

但复杂的是,他听出袁绍这话是想要夺鞠义的兵权,这就不得不让淳于琼警惕了。

说到底陈国的军队并不是属于袁绍一人的,他在起兵之初就是由各家带着部曲旧部一起打天下的,而后面随着战事的扩大,各方面宿将也都扩充着自己的部队。

所以虽然目前陈国形成了上五军、五护军的编制,但真正隶属于袁绍的军队就是上五军,兵力在两万人左右。

其他如鞠义的前护军、淳于琼的中护军、李通的后护军、周昕的左护军、李整的右护军,都有半独立的性质。

只是袁绍因为对于治下庄田武士的巨大影响力,使得他在这几个护军中有着特殊的威望和权力。

但如李整的右护军依然还是比较独立的,因为他们泰半都是李氏自家的部曲族人,本就不属于陈国治下的庄田武士体系。

所以别看淳于琼这人和袁氏已经是莫逆通家之好了,他还是看重手里的兵权的,此刻一听袁绍的意思,就下意识的排斥,他默然片刻便对袁绍解释:

“鞠义军下各部曲、士校多出其门,且又刚立大功,如这般夺其军,恐士卒惧而不安。”

袁绍解释了一句:

“不是夺军,是正因为四郎有功才要升他做太尉,是好事。”

但袁绍这个话谁信呢?于是,一时间两人都沉默了。

片刻后,袁绍忽然开腔:

“我属意阿导任前护军统帅,你觉得如何?”

阿导就是淳于琼的族弟淳于导,他之前隶属的正是袁绍直属亲军上五军,所以这个人是袁绍心里的理想人选。

但淳于琼却不这么想,他不想成为那个破坏规矩的,而且袁绍此举看似对自己有利,但实际却后患无穷。

他们两兄弟一个统中护军、一个统前护军,兵力占据陈公国的五分之二,对淳于家来说并不是好事。

到时候不仅袁绍睡不着,他淳于琼自己也睡不好。

所以他对袁绍道:

“阿导暴而寡谋,同僚多不服他,一旦揠之在上,祸乱萌生。”

袁绍不死心,问:

“谁不服?”

淳于琼想了想,说了两人:

“校尉黄忠、满宠,多有战功,恐不服。”

于是袁绍挥手向下,怫然不悦:

“那就拿下这二人,何能敢不服?”

淳于琼无奈,只能对袁绍拜道:

“主上意如此,琼恐北伐京都成为泡影。”

就这样,袁绍只能沉默了。

是啊,他要北上收复京都,大军不能乱。但他要复京都,鞠义就更要处理。

但谁人可为我解此烦呢?

正是这个时候,阳翟城外,张郃带着两扈骑穿过星罗棋布的营盘,风尘仆仆的带着鞠义的口信入城了。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坑王小传 汉家功业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万历新明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大秦九皇子:冷艳女将军总想和离 再世潘金莲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春天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