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个武夫的命!(1 / 1)

第二十章

表姐的亲事不用林烨插手,表哥没多久也被送进了书院,一月才能下山一次,林烨只需要用功读书,预备明年春下场参加县试,读书之余,他也会关注着姑苏甄家的情况。

一切风平浪静,好像他之前的猜测都是错觉。

这让林烨不得不猜测那些人就此罢手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官府插手追查,还是自己派去的人暴露了,打草惊蛇?

不管是哪一种,都说明对方十分谨慎小心,一旦有暴露的风险,立刻取消原计划,而不能见光的存在是什么呢?

他心里有了模糊的猜想,之后把人全都撤回来了,但背地里他又派了生面孔去甄家旁边安顿下来,打算守株待兔。

除了甄家,他还分了一些心力在他庄子和铺子上,时不时就去看一眼,贾敏看了有些担心,她不知道儿子在做什么,只知道儿子这样会时不时中断读书。

这样真的没影响吗?

时间越近,贾敏就越是紧张,抱着黛玉时常自言自语,“你哥哥一定是行的对吧?我要对他有信心才是。”

这些话黛玉自然是听不懂的,只能时不时地啊啊两声,在用手掌拍拍床铺表示自己有在听。

看着她这么乖巧,贾敏觉得自己真是幸运,虽然她的儿女来的都晚了一些,却都乖巧好带,不用她怎么操心。

她的焦虑林烨发现了,说过多次,只是她听不进去,多半要他考完,才能真的安下心来。

也幸好还有黛玉和表姐的婚事需要她操持,分散了她的注意力,不然会更焦虑。

相比起她,林海就放心多了,毕竟他是经历过的,知道儿子是什么水平,自然对他有信心,林海看贾敏这么着急,给她出了个主意转移她的注意力:“你不如去庙里给他求个护身符。”

贾敏精神一震:“对对对,我去庙里给烨哥儿点香!给佛祖供经,再给育婴堂送一批衣物过去。”

经过这么多年林烨的耳濡目染,贾敏的观念也有了些转变,如果是以前的她,或许会去给佛塑金身、点香、点灯、捐赠给寺庙,但如今,她还愿意给佛点香供经,但其他的,她觉得实实在在的做好事更能积德。

另外她还写了一封信送回京城,问王氏当初贾珠下场的时候她在佛前供的什么经书,又给哪位神佛烧了香,她想参考一下。

王氏收到这信,不禁冷笑了,对周瑞家的道:“瞧瞧我们家这位姑奶奶,没事根本不会给我这个二嫂写信,现在有事相求,就知道写信了,她也不嫌弃白费功夫,就她那喜好练武的儿子还想中?做梦呢!就是个武夫的命!”

周瑞家的迟疑了一下,她记得珠大少爷夸过这位表少爷读书好,但这时候她不能跟主子唱反调,所以她附和:“姑奶奶这是病急乱投医呢。”

王氏满意的笑了:“既然这样,那就给姑奶奶随便写点东西,免得别人知道了,说我当嫂子的小气。”

周瑞家的继续附和:“当然了,府里谁不知道我们太太和善又大气……”

转眼间,就到了过年的时候,今年过年林家热闹了,年初黛玉出生,一家三口变成了一家四口,潘玲芙出门的日子定在明年秋,今年在林家过年,潘常胜也从书院回来了,加起来就是六口人。

团圆饭也不分什么男女了,坐了一桌。

林海看着堪堪坐满的桌子,心里已经开始畅想了——等未来儿子娶亲生子,家里人就能把这张桌子坐满了吧?

黛玉坐在特意为她做的加高小木床上,看着满满一桌丰盛的饭菜,眼睛发光。

她十个月了,不是只吃奶的小婴儿了,看到这一桌,她积极挥舞着自己的小胳膊,努力伸长,想要抓好吃的。

贾敏赶紧让人给她拿了一块磨牙棒给她磨牙:“真是个小馋猫,吃饱了还想再尝尝味是吧,这些你现在还不能吃,等你再长大些。”

黛玉听懂了,遗憾的收回手,接过磨牙棒,然后又冲林烨伸胳膊要抱。

林烨熟练的把人抱到自己怀里:“玉儿,这个磨牙棒好吃吗?”

磨牙棒是他让人用红薯做的,如今已经有红薯了,不过还没有广泛传播,基本只在南方部分区域种植。

黛玉很喜欢哥哥,听到他这么问,手一松,然后再一抓,磨牙棒就从她手里掉了下去,然后她抓住了林烨的衣袖,林烨眼疾手快把磨牙棒及时接住,“玉儿,这是不要了?”

黛玉又伸手,这是又要了。

林烨就夸她聪敏,都听懂了。

黛玉弯了眼眸,有些小害羞,又有些小得意,那可爱的样子,让林烨不禁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

看着他们其乐融融的一幕,潘玲芙和潘常胜不可避免的想家了。

他们来到扬州时间不短了,姐弟两个都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他们长在西北,一开始在这江南是不大习惯的,这边的气候和西北差异太大了,这边温暖,水汽也多,尤其是连绵的下雨天,潮湿的好像生活在水里,后来逐渐适应了,安稳了下来,也有更多心力仔细观察。

观察后,他们都深切的体会到了为什么父母都希望他们能够离开西北,另有前程。

差距太大了。

他们不会认为自己的家乡不好,但显然这里更好。

这里不缺水,不会有严寒,有旺盛的河道,人口众多,繁华昌盛。

但再好,他们也会想家,年前他们收到了家里来的信,让他们在这里好好过年,等过完年,李氏会过来送潘玲芙出嫁,到那时候他们也能小团圆了。

收到信后,姐弟两个的心就更安稳了,潘玲芙终身大事已定,如果没有意外,她接下来好些年都会在江南生活,潘常胜刚去书院的时候读书有些吃力,而且因为书院不会给他太多时间练武,他很多次想过要放弃,但因为理智知道这是他的机会,他忍耐了下来,等母亲来了,看到他现在的样子,也会欣慰的吧?

每次这么想,潘常胜都能耐下性子,专心读书。

——他是大哥,他要是有个好前程,就能带一带下面的弟弟妹妹,要是他放弃了,他们家弃文从武的路就要再看下一代了——他已经是兄弟中读书天赋最好的人了。

一说到读书天赋,潘常胜的视线不禁看向了林烨,这是表弟,比他小一岁的表弟,他明年就要下场了,自己呢?

潘常胜问过夫子这个问题,夫子:“以你现在的情况继续保持,三四年之后可以一试。”

三四年后?

到那时候他就十六七岁了,还只是一试,并没有充足的把握。

而表弟如今过了年,才十二岁。

至于说他下场有没有把握……这点潘常胜是不会怀疑的。

因为他有不懂的地方问表弟,对方从来就没有说不上的时候,甚至他觉得表弟讲的比夫子还要透彻易懂。

所以每次休息从书院回来看到他,潘常胜都有些怀疑人生。

苍天未免太偏爱某些人了!

出身不凡,身体康健,模样俊秀,还能文能武,性子谦和有礼,在他身上看不到官家子弟的纨绔和傲慢,很容易让人信赖。

世界上真有完人吗?

潘常胜不太相信,他应该也有小缺点吧?

他注视的时间有些久了,林烨扭过头:“怎么了?”

潘常胜回过神来,压低了声音:“弟弟,我有些好奇,你有什么爱好是长辈不同意的吗?”

林烨想了想:“目前没有。”

以前他想练武,父母都不同意,经历过惊马事件后,就都同意了,除了练武之外,他好吃,喜欢吃各种美食,但因为他没有自己亲自下厨,所以被认为是食不厌精,父母选择纵容,家里的大厨房扩建过数次,大厨的人数也一直在增加。

潘常胜郁闷:“完全没有吗?我以前在家里父母管得严。”这不许那不让。

林烨知道他的意思了,忍住笑意: “我功课好,小爱好只要不影响功课,父母都通情达理。”

潘常胜羡慕极了,可恶啊,他爹妈生他的时候怎么就没有给他一个好脑子?!

一过完年,林烨就收拾东西,准备启程去姑苏。

他要回祖籍参加考试。

贾敏本来是要跟着一块儿回姑苏的,但林烨坚持不用:“玉儿离不开你,还有玉儿的周岁宴,我这个当哥哥的参加不了,母亲要是也不在,玉儿就该哭了。”

贾敏两边都放不下,只恨自己怎么不能拆开当两个人用,一再叮嘱之后,她决定再去庙里上香,给儿子祈福,另外给育婴堂的人送一批粮食过去。

她在这头为林烨下场祈福,另一头,京城的王氏也在烧香拜佛,不过她的目的和贾敏相反。

她的珠儿十四岁考取功名,现在林烨十二岁就下场了,要是一切顺利,他岂不是十三岁考取秀才功名?

这不就把珠儿给比下去了?

那可不行!

所以佛祖啊,让他落榜吧。

不过事情的走向跟她祈求的截然相反,一封封报喜的信陆续从扬州送来——

最新小说: 好孕生子:开局拯救白月光门笛! 青玉案:大理寺女卿 爹毒娘恶?我囤满空间和极品断亲 磨了10年剑的我终于可以浪了 宝可梦:我也有神奇宝贝啦! 我上交了异世界 综影:都市剧的高甜日常 恋爱脑被读心,霸总天天自我攻略 少女前线:141指挥官 快穿之炮灰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