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书院 > 历史军事 > 赵惠文王传 > 宋亡:烈祖

宋亡:烈祖(1 / 1)

“什么。”宋王偃怒目圆瞪,“那国诸侯敢助齐灭我。”

“是楚、魏两国。”

“不可能!绝不可能。”宋王偃大笑道,“楚王小儿不思国政,魏王伐秦。他们是不会打我宋国的主意。你敢谎报军情,乱我军心,该杀。”

甲士战战兢兢,双膝跪地,“王上若不信,登城一看,便知。齐、楚、魏联军加起来有二十万,见首不见尾。”

宋王偃起身,带着朝臣登上城楼,往城外看去。只见,城外的诸侯联军,列阵以待。

“完了!”宋王偃见状,顿时泄气,“魏、楚助齐,宋国完了。”

大宰史上前道:“王上,宋国不会亡。”

宋王偃问:“你告诉寡人,眼下,该如何应对。”

“我们向诸侯求援。”

“哪国诸侯会救我?”

“赵国、燕国、韩国。”

“韩国太弱、燕国太远、赵国挡不住诸侯。眼下,齐、楚、魏三国将商丘城围困如铁桶一般,我们如何出得去。”宋王偃很失落,离开了城楼返回王宫。

一路上,朝臣皆不敢言,连走路声都很小。他们害怕自己一个举动惹宋王偃不快就丢了性命。

“诸位,眼下局势,对宋国极其不利。”宋王偃回到王宫召集群臣,“寡人该何去何从。”

“战。”太宰史铿锵有力地道。

“如何战!”一名老臣站出来,“我们打不赢诸侯。”

“依你之见,该如何。”

“臣认为,该降。”那名老臣神色激动地说,“降,能保住宗庙社稷。不降,城破,血流成河。王上,为了宗庙社稷,我们降了吧!”

其他几名大臣站出来,也规劝宋王偃降。

“我大宋男儿,岂能降。”宋王偃喝道,“寡人宁可战死,也不向齐人低头。再有人胆敢言降,乱我军心,杀。”

夜色下,几名宋国的大臣聚在一起商议。

“诸侯联军势大,宋国势弱,形势不容乐观。诸位,我们也要为自己谋条生路。”

“我等也是如此,可,没有办法。”

众人面向一位长者,齐声说,“请大人拿主意。”

“我们不能陪宋王去死。”

“大人的意思是?”

“宋王不降,我们降。为了子孙,为了自己,我们只有降,才有活路。如果不降,一旦城破,诸侯联军就会大开杀戒。”

众人静默少许,齐声道:“我等愿降。”

“我们要降,就要给出诚意!”那人又道,“我们打开城门,迎齐军入城。我们就是齐国灭宋的功臣。”

宋王偃劳累了一天,脱衣就寝,刚躺在床榻上。忽闻,寝殿外传来一片嘈杂。

宋王偃被搅了睡意,怒喝道:“何人喧哗。”

一名宦者跑了进来,神色慌张,匍匐在地上,“王上,大事不好了,叛军打开城门,敌军已经攻入城内!”

“什么。”宋王偃坐了起来,“叛军!何来的叛军。”

“十几名大臣联合反叛,暗中打开城门,迎齐军入城。”

宋王偃离开床榻,奔向屏风,取下挂在一旁的王者之剑,拔出剑鞘,神色充满肃杀,“何人叛我,该杀,该杀。”

这时,守城将领宋子俊推开殿门,满身带血跑了进来,“王上,敌军破城,快走。”

“寡人能往哪里走。”宋王偃见大势已去,为了自己宁亡不卑的王者傲骨,他缓缓举起长剑,送自己最后一程。

宋子俊见状连忙上前阻拦,劝阻道:“王上不可。”

“事到如今,寡人除了死,还能怎么办。”宋王偃想要夺过长剑,却没有对方力气大,“寡人宁可死,也不会降。”

“王上,事情还没到哪一步。”宋子俊抓着剑柄不肯脱手,“我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晋文公流亡诸侯,才有尊王攘夷的壮举。秦献公流亡诸侯,得以复国后,才有了今日的秦国。王上若在,宋国就在。”

宋王偃听后,杀意渐缓,松开手中的长剑,“你说得对,寡人在,宋国不会亡。天下风云变幻,宋国也有复国之日。”

“臣,正是这个意思。”宋子俊一边说,另一边缓慢的夺下长剑。

宋王偃长叹一声,“内有叛军,外有敌贼。天下之大,哪里有寡人容身之地。”

“王上,倪侯哪里有精兵五千,我们可以去哪里避祸。”

这时,一将士高喊,“王上,叛军打来了。”

宋子俊挡在宋王偃面前,“护送王上速速离开。”

田不礼率领三千将士敢来,高喊道:“宋将军护送王上先走,我来负责殿后。”

“田司寇,我们一起走。”

“沙丘宫变时,我本该为赵主父血战乱臣贼子。我虽活了下来,却如丧家之犬流落诸侯。多亏宋王不弃,让我施展心中所愿。”田不礼面对涌来的叛军,“我若再走,将来有什么脸面立天地。”

田不礼暗道:“宋国亡了,我又会多一个亡国之臣的身份吧!”

“诸位,随我杀贼。”田不礼带着将士,冲了过去,他要为宋王偃等人争取逃跑的时间。

宋王偃在将士簇拥下,慌忙逃命,四处可见道路两旁的尸体。

“活捉宋王者,封千户。”

“降者,不杀。”

这一夜,是宋王偃最惊心动魄的夜晚。宋王偃看着自己一生经营的宋国,残檐断壁,满目疮痍。他一生的心血,就这样化为乌有。

想当年,他是如何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东攻齐,西打魏,南战楚,亡滕揍薛。如今,要多狼狈,就有多狼狈,犹如丧家之犬。宋王偃经过一夜逃亡,总算离开商丘。看着这座数百年的城池,宋王偃落泪了。

此生,他还有机会回来。

也许,再也没有机会。

温邑在商丘以西,相距百里。宋王偃等随从害怕被诸侯联军追上,只能仓惶逃命,一路向西走。

韩聂破商丘城,找遍各个角落,都没有发现宋王偃的踪迹。

宋王偃不死,以后会有很大的麻烦。于是,韩聂下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那怕,掘地三尺也要找到宋王偃。

这时,一名逃跑途中被俘的大臣交代了宋王偃向西逃了。

韩聂找来闾将军道,“宋王跑了,将来是个大麻烦。闾将军,你负责追杀宋王,绝不能让他活着。”

“喏。”闾将军领命,点兵一万,向西追杀宋王偃。

面对齐国的追兵,宋王偃狼狈逃窜,总算来到温邑。

温邑,因境内有温泉而得名。夏朝时,太康失国,少康灭有穷国,将此地封给有功之臣,立温国。商伐夏灭温,温国成为商朝之邑。周武王灭商,将温、州、原等十二邑赐给大司寇苏忿生分封为温国,温邑再次成为温国都邑。

公元前650年,温国被狄国灭亡。

到了战国时代,温邑本是魏国的领土。宋王偃趁着诸侯伐魏,他抓住机会攻魏,夺三城。温邑成为魏、宋两国交界的一座城池。

宋王偃为了更好管理温邑,将这座城交给了倪侯。

“王上,我们抵达温邑。”宋将子俊看着眼前这座城池,大喊。

“快,快,入城。”一路逃亡,宋王偃早已经没有了王者之威,连忙命人快速进入城内。

宋将子俊来到城下,拿出王符,高喊:“快开城门。”

倪侯听闻来了大队人马,早已经登上城楼查看,见来者是宋人服饰,却十分狼狈,犹如在逃命。又见王车上端坐的是宋王偃,立马打开城门,亲自相迎。

“臣,不知王上驾龄,未能远迎,请王上降罪。”

“无妨。”宋王偃神色疲惫,“寡人落难至此。”

“王上,发生了什么事。”倪侯还没有得知商丘城破的消息。

宋将子俊悲痛欲绝地答,“齐人联合魏、楚,趁我国内乱,发动突袭,商丘城破了。”

“什么,商丘城破了。”倪侯闻言,有些站不住。数百年的国都,就这样丢了。齐国借助诸侯打了宋国两次,宋国安然无恙。如今,诸侯都在伐秦,宋国反而亡了。

“王上赶路,受了风寒。倪侯,快让王上入城。”

“王上,请。”倪侯腾出一条路让众人入城。

宋王偃一路逃亡,担惊受怕,容颜更加苍老,早已经没有王者的威严。

倪侯备下酒宴,为宋王偃压压惊。宋王偃喝了几樽,神色好转,大笑:“齐人破了商丘,却没能抓到寡人。齐人,也不过如此。”

“王上,洪福齐天,得先祖庇佑。”

“倪侯说得是。”宋王偃正色道,“寡人连天都不惧,岂会怕了齐人。齐人给寡人带来的耻辱,定会加倍还回去。有朝一日,寡人会夺回商丘,马踏临淄。”

正在宋王偃高兴之余。一名士兵急色本来,高呼:“不好了,敌军来了。”

宋王偃拿起的酒樽,瞬间掉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有多少人。”倪侯问道。

“看不清,到处都是敌军。”

“完了。”宋王偃瘫坐在主位上,“宋国完了,寡人危矣!”

又一名士兵,跑了进来,“城门破了,敌军进来了。”

“保护王上,撤。”宋将子俊连忙喊道。

“逃!”宋王偃很淡定,“我们还能往哪里逃。”

“王上,我们不如逃到魏国,寻求庇护。”倪侯第一反应是想到了魏国。

“亡我宋国的诸侯,也有魏国。”宋王偃叹了一口气,“天意如此啊!”

“王上,不可灰心。”宋将子俊道,“我们可以去赵国。”

“不逃了。寡人抛弃臣民,丢了国都,已经是千古罪人。”宋王偃想通了,心里不在惧怕,逐渐恢复王者之态,“寡人这一生,足够精彩。宋国是小国,敢于大国争雄,数十年而不落败。此生,足矣。诸位,可愿意与寡人最后并肩作战。”

“战!战!战!”

闾将军攻破温邑,从俘虏哪里得知,宋王偃在倪侯住处。

闾将军只奔倪侯住所,看着宋王等人,厉声道,“宋王,你无路可逃,不如降了我齐国。吾王仁慈,定会善待你。”

“哈哈哈!”宋王偃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大骂道,“齐王小儿算什么东西。寡人称雄诸侯时,他还在娘胎里。”

“放肆。”闾将军怒道,“辱我王者,杀。”

“杀。”宋王偃话不多说,长剑往前一挥,身后的将士冲了过去。

双方搏杀,喊杀声冲天。宋王偃身边的将士,越战越少,最后已经没有任何人在身边护卫。

“降!降!降!”

“哈哈哈!快哉!”宋王偃披头散发,浑身是血,面相齐军,“齐王小儿不得好死。今日,灭寡人之国。他日,齐国必亡。”

说完,宋王偃举起长剑自刎。

当宋王偃闭上双眼那一刻,他的脑海回荡着: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申锡无疆,及尔斯所。

来假来飨,降福无疆。

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最新小说: 风起大兴 再世潘金莲 大韩之忠心靠山王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万历新明 春天的抵抗 我能看见文物的故事 大秦九皇子:冷艳女将军总想和离 坑王小传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