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章(1 / 1)

“不过刘志决定除掉梁冀的地方也很有意思。他找了几个人一块蹲厕所里歃血为盟。”

刘彻:?

等等。

在哪??

厕所里???

这么不讲究吗???

算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好歹他还算有点血性把外戚弄了。

已经比前面几个好很多了。

“说干就干,商量好以后汉桓帝就跟他的同盟们一起迅速控制住了局面,梁冀自知大势已去,就干脆自杀了,事后汉桓帝把梁家抄家以后,抄了三十多个亿的财务。差不多抵了东汉一年税收的一半。”

嬴政:?

多少?

一个臣子能贪这么多??

别说是嬴政了,其他的皇帝们也感到十分不可思议。

这些年大大小小的贪官他们不是没惩处过。

但贪成这样的那可真是太少见了。

刘彻想起自己早段时间发落的官员。

他抄了那么多府邸。

加起来的财务都没这个梁冀贪得多。

收回前言。

刘志居然等到梁冀对他宠妃母亲下手才决定弄梁冀。

着实也是没好到哪去了。

“汉桓帝除掉了梁冀之后,朝政大权又慢慢落到了宦官手里,因为汉桓帝重用宦官,这时候还兴起了著名的党锢之祸。党锢之祸也被称为东汉灭亡的转折点。”

兜兜转转最后又落到宦官头上了。

刘彻就纳了闷了。

他们离了宦官是活不了吗。

除了他们汉末,言羽阳前面说的唐末也是宦官弄权。

刘彻觉得自己脑袋都想破了也想不明白。

那权力怎么会落到宦官手上。

你说外戚当政吧,他还能理解一点。

毕竟窦太后没去世之前,刘彻自己处理朝政也不是太自由。

但是怎么着他也没让权力落到宦官手上呢。

“因为另外五个跟着刘志搞政变诛杀梁冀的都是宦官,刘志索性直接给他们五个都封了万户侯,给了很大的权力。相比梁冀来说,还是封了万户侯的宦官更好掌控一些。”

刘彻:......

刘彻哽住。

“不过五侯也没能作威作福太久,就都被汉桓帝给罢免了。”

刘彻一口气还没松出去呢。

就听见言羽阳接着道:“因为汉桓帝找到了新的能用的宦官。”

刘彻:......

好好好。

东汉宦官,东汉特产。

朱元璋阴阳怪气的说:“这下你们汉朝皇帝能送什么礼讨好帝师不是显而易见了么。”

刘彻直觉朱元璋嘴里没几句好话,不想接他的话茬。

没人搭理朱元璋也不生气,自顾自的说:“你们送帝师宦官跟外戚不就得了?这

就是你们汉朝特产啊。嗖一下让系统给你们送过去,还能是新鲜热乎的。”

言羽阳:......

你说的这个新鲜热乎是人还是人皮。

言羽阳真怕朱元璋哪天一时兴起给他搞过来一个被剥皮楦草的贪官。

那太噩梦了。

言羽阳赶忙出声拒绝:“别听他的,我不收这种东西的啊。”

说完,言羽阳感觉自己的话好像有点歧义,又补充道:“当然,别的东西我也不要,别瞎送。”

“继续说回党锢之祸。”

“汉桓帝虽然罢黜了五侯,但对新上任的宦官还是很宠信的。这就导致了宦官出现一手遮天的局面,宦官们为非作歹,赶在汉桓帝大赦天下之前肆意犯法杀人,但总有那么几个刚正不阿的臣子眼里揉不得沙子,比如南阳太守和汝南太守。他们两直接无视了汉桓帝的赦令,仍旧对故意为非作歹的宦官处以刑法。这下可把其余宦官给惹毛了,宦官们纷纷表示抗议,虽然最后汉桓帝听信宦官们的谗言,把南阳太守和汝南太守直接给杀了,但双方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宦官们意识到文臣集团试图把自己赶出朝堂,他们不想就这样坐以待毙,于是,没过多久,宦官们就策划了一场大案,那就是对士大夫的诬陷。本来那些世家之后自诩清流,会在日常生活中聚在一起稍微谈论一点朝政,他们的家人又或多或少都是在朝为官的人,这些人也都是未来的为官预备役,但这却成为了宦官阵营扣大帽子的把柄。”

“一顶结党营私的帽子扣下来,汉桓帝大怒,直接把被宦官扣帽子的人全都给抓了。汉桓帝当时是动真格的,谁来了都不好使,敢劝他的一律都被他革职论处。后来就连皇后他爹窦武也来帮忙说情,汉桓帝还是不搭理。”

“直到审着审着宦官们发现自己也搅和进去了,这才上书给汉桓帝,汉桓帝才把那些被抓进牢里的士人给放了出来,虽然放出来了,但是汉桓帝心里还是有气。勒令这一批人永远都不准被录用。”

“虽然汉桓帝比之上下确实是矮子里面拔高个,但是你说他特别明辨秋毫吧,好像也没有。但你说他干得特别不行吧,纵观东汉的皇帝,他也算能排得上号的了。而且他也是少数不受外戚掌控的,虽然他被宦官掌控得死死地。”

刘彻闻言冷笑一声。

东汉总共就那么几个皇帝。

一个梁冀就弄死两个。

前面的阎氏还弄死一个。

可不就没几个能用的了么?

“不过汉桓帝外交方面还是无可指摘的,西域啊、南蛮啊、羌族啊等等,他在位期间还是平定了不少叛乱的。不过汉桓帝死得也挺早的,36岁就死了。”

“等等,帝师,朕有一个问题。”刘彻问:“这东汉的皇帝他怎么就都死那么早呢?就没一个能活过四十的吗?”

虽然早先已经知道了东汉皇帝命短。

但是这也太短了。

除去那几个几岁就死了的

这些成年的怎么也都一个个的都死那么早?

“有啊,光武帝刘秀就活到了63,是东汉命最长的一个。”

除了刘秀呢?没别人了???[”

好久没被人这么直呼其名了,骤然被刘彻这么一喊,刘秀还有点不适应。

“有的吧。”言羽阳沉思了一会:“刘协好像也还行,活到了53岁。”

“刘协是?”

“东汉最后一位皇帝。”

刘彻:......

当朕没问。

“最后一个皇帝居然还能活到53?”嬴政奇道。

他记得之前言羽阳说的什么唐朝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基本都是被迫上位的傀儡,还是短命傀儡,当不了一两年傀儡就会被人弄死。

这汉末的傀儡居然比掌权的皇帝还长寿。

这可真是奇怪。

“汉桓帝死后,灵帝继位,这时候东汉已经算是日薄西山了。因为汉桓帝死得早,自己膝下又没有子嗣,所以汉灵帝也是从宗室那边过继来的。汉灵帝当上皇帝的时候才十一岁,所以依照惯例,朝政由升级成窦太后的窦皇后把控。窦太后的父亲窦武也成功加官晋爵,窦氏一族权侵朝野。”

“但是这时候窦武和窦太后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按照窦武的意思是宦官祸乱朝政,应该狠狠铲除,但是窦太后被宦官蒙蔽了双眼,不同意父亲的决定。就要死保宦官,这也导致了后期宦官政变,窦氏一族被尽数诛杀。”

“本来一开始,窦太后跟她爹是一条心的,不但诛杀宦官,还启用了女尚书参与政事,本来大家都以为好日子要来了,结果窦太后被宦官给拉拢了。宦官们一看掌权者都不待见自己,觉得不行,得为自己谋一条生路。”

“但是窦武和窦太后都不乐意见他们,于是他们选择曲线救国,因为窦太后对汉灵帝的乳母十分看重,宦官们想着讨好不到窦太后,那就去讨好汉灵帝的乳母,到时候让汉灵帝乳母帮他们说说好话,也是一样的。”

“不得不说,宦官们的计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窦太后果然听信了汉灵帝乳母的话,开始觉得宦官里也是有好人的,不应该一棒子打死。正好这时候窦武想把宦官全面铲除,但在窦太后的力保之下,窦武没能成功。”

“我不能说没有宦官的东汉就一定能国祚绵延,但显而易见,有宦官的东汉逐渐走上了绝路。”

“哼,女子误国。”朱元璋又开始发表他的意见。

“误的又不是你的国,有你什么事?你怎么不去怪那群宦官?”吕雉反唇相讥:“帮你们处理朝政延长国祚的时候听不到一句好话,一下没干好就又都成女人的错了?”

“你!”朱元璋暴起。

但看到言羽阳看了自己一眼。

朱元璋又强迫自己把到嘴边的脏话强行咽了回去。

“你最好是能保证你们明朝一个昏君都没有,不然你们不就是误国的男子了?”吕雉翻了个白眼。

看到朱元璋又要发怒,言羽阳出来劝了一句:“吕雉同学,不要说了。”

吕雉伸手敲了敲桌子:“好,看在帝师的面子上,我不说了。”

刘邦虽然听着也不爽。

但本着儿孙自有儿孙福的原则。

他还是没有说什么。

只不过看着朱元璋被吕雉噎的说不出话的样子,刘邦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当时还在沛县跟吕雉一起过日子的时候。

别说。

他还挺怀念这样的吕雉的。

“窦太后不同意,窦武意图铲除全部宦官的愿望落空了,他只能选择跟陈藩悄悄谋划把宦官都弄死这件事,但我们前面说过,汉朝有一个谋反必定走漏风声的定律,虽然窦武他们这不算谋反,顶多就是搞搞政变,但是依照惯例,他们的计划还是走漏了风声。”

“像当初刘志在厕所搞政变的时候,主打的就是一个速战速决,怕风声走漏了,他前脚商量好计策,后脚就麻溜点把事给办了,哪跟窦武他们似的,还要搁那磨磨唧唧的商量,风声刚走漏,宦官就直接动手了。”

“俗话说得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成不成的另说,总之你先下手再说。宦官们就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全面取得了政变的胜利,窦武和陈藩的家人也被宦官尽数除去,窦太后也被宦官直接迁居软禁了。”

“至此,朝政大权彻底落入了宦官手中。”

“有想法是好事,可惜就是棋差一招。”嬴政评价:“这个窦武也算是忠勇之辈了。”

“窦太后生前庇佑宦官,但是死后宦官可没念过他的好,窦太后死后宦官们不仅直接把她的尸体扔大街上供人指指点点,还试图把窦太后按贵人的待遇草草埋了。最后还是汉灵帝出面据理力争,窦太后才跟汉桓帝一块合葬。”

“是比刘秀有良心一点。”李世民随口说道:“刘秀不就把吕雉挪出高庙了么?”!

最新小说: 八零:被嘎腰子后肥妻翻身了 我在古代行医 卓青莲而不妖 穿书后,我成为了恶毒女配! 总有废物想抢我师尊 长生修仙:从沙漠开始肝经验 我有一个诡王朝 惊悚游戏:这个女鬼是演员 带着霸总去逃荒,我造反称王了! 春日缠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