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书院 > 历史军事 > 怒海覆清1852 > 第九五二章 小人物的世界

第九五二章 小人物的世界(1 / 1)

在上位者的眼中,世界可以是1张形势图,可是各种本质现象。

但是小人物只有眼前的苟且。

他们眼中的世界就是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

在3宝屯的新家,山东移民王文浩眼前的世界就是脚下的这片黑土地。

冰雪融化,年前翻好的土层露了出来。

冰雪融化将大块的土疙瘩都给侵蚀成碎土。也冻死了那些被翻上来的虫卵和草根。

王文浩举起锄头轻轻1敲,大土疙瘩就变得粉碎。

等他将那些大块的土疙瘩全都敲碎。王文浩才将从镇上赊购来的犁耙套到那头公黄牛背上。

这头草原牛不习惯耕田。王文浩以前做过牛倌,他从1接手开始,便每天都在训练这头黄牛。

犁耙套到黄牛的背上之后,这家伙不情愿地摇动了1下身子。

不过当王文浩将手中的鞭子挥了1个响之后,它还是老实地向前走去。

华族设计的这种犁耙虽然使用的是畜力,但是已经相当先进。

4个狭窄的轮子分成左右两列,正好是1垄田的宽度。

轮子的加入,让黄牛劳动犁耙更加省力,耙地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等到田耙好了之后,沿着轮子的痕迹挖出1条排水沟分割田垄,这地便可以下种了。

这块大田1共是十亩,王文浩准备全部种上大豆。

王文浩听县里的农技员说过,这种过大豆的农田,再去种植其他的东西可以提高产量。

而且大豆不需要施肥,花的功夫少。

在边上还有1块5亩地的旱田,王文浩种上了高粱。

原本住在这里的关外百姓就喜欢种植高粱。

这东西产量高,可以作为主食,就是口感不大好。很多人用它来酿酒或者是做饲料。

最主要的是高粱可以用来缴纳公粮。

华族各地粮管所收到的高粱会送去官办的酿酒厂。

华族对酿酒采取了限制政策,除了官办的酒厂,只有少数获得许可的酿酒世家可以酿酒。

官方对酒的销售还课取重税。

毕竟华族到现在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但是酒这种东西又不能完全禁止,要是完全禁止了,百姓也会自己在家酿制。

还不如收回来官办,作为官方敛财的手段。还可以通过税收来控制其销量。

华族通过酿酒便将实物税收转化为货币税收。

与此类似的还有烟。从明朝开始烟草就传到了华夏各地。

清朝以来,抽烟之人更多。华族没有像禁止鸦片1般禁止烟草,而是将烟草的生产和销售收归国有。

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这又是1笔重要的财源。

另外被课重税的还有珠宝首饰的销售。

而对那些关系民生的产业,华族却很少收税。比如盐铁这种在历朝历代都被作为政府敛财工具的商品,在华族却变得非常便宜。

华族的盐完全就是薄利多销,价格只有满清时期的5分之1。

就是这样,政府都还有的赚。

华族每年都要进口大量钢铁,但是国内铁制农具的销售却非常便宜,只有满清时期的3分之1。

1方面是采用工业化生产之后,铁制农具的人工成本降下来了,另1方面,华族取消了铁器销售过程中的重税。

除此之外,王文浩还在将靠近河边的那块水田中试种水稻。

在关外种植水稻,要是在以前,1定会被认为是天方夜谭。

但是水稻的生长周期只有1百2十天。现在已经是5月中旬,辽阳行省的大部分地方已经可以开始播种水稻。

王文浩是山东人,之前没有种过水稻,印象中是南方人才种这个。

所以他今年只种了两亩田练练手,村中的人也大都跟他1般。

妻子阿珍正在院子里面制作泥胚准备再起1间厢房。

他们家的正房只有两间房子,住起来非常挤,最主要是没有地方堆放粮食。

另1方面,阿珍也想要让儿子王德发自己睡,这样他们夫妻还方便继续造人。

在普通百姓的眼中,子女才是最大的财富,多子多福的观念,这个时候深入人心。

小王也跟着母亲后面做泥胚,实际上是在玩泥巴。

阿珍去年抱的小黑狗已经长大,跟在王德发的后面,身上的毛发上沾满了泥巴。

东栅头的牛棚中,那头母牛发出了1声闷哼,正在耙田的公牛听到之后猛然回头。

阿珍顾不上手上的泥巴,赶紧跑去查看,随后对着田中的王文浩喊道:“阿浩,母牛要生了。”

王文浩听到之后放下犁耙就跑到牛圈。

这个时候那头母牛已经将小牛产下。

王文浩赶紧去将早已准备好的干草铺在地上,并且抓起1把干草帮小牛擦干身上的羊水。

这是1头小母牛,小牛1出生便能够站起来,晃晃悠悠地站到母牛的胯下找奶喝。

王德发也带着长大的小黑来到牛圈,小牛犊非常可爱,小王的脸上满是欢喜。

小黑则歪着头感到疑惑,这牛犊子为何1生下来就比自己高大。

王家添了新丁,是1件高兴的事情。当天晚上,王文浩将马万山1家请来吃饭。

老马知道自家的小子太能吃,因此没有空手过来。

刚好他冬天的时候打了1只傻狍子,有1条狍子腿做成腊肉挂在了屋檐下。

两家合作1家,欢聚1堂。

在他们的眼中,房子、农田、牲畜、粮仓便是他们的世界。

在田中劳作,照顾怀孕的母牛,生儿育女,都是非常辛苦的事情。

但是在他们看来,能够安心将这些事情都给做好便是非常安逸的事情。

王文浩还是沿着自己原有的人生轨迹在发展,他本来就是1个农民,现在还是1个农民。

只是过上了他1直向往的那种农民田园生活。

关外的冬天很冷,但是物产也是真的丰富。

1些新的城市因为矿藏的发现,正在慢慢成长起来。

1个新的农业基地正在关外形成。这是1个足以养活上亿人口的大型农业基地。

东北平原,上古时期还是1片大湖,后来大湖退去之后留下的这块平原也就是原来的湖底。

这里的黑土地便是原本湖底的淤泥。这是祖先的遗泽。

还有1些人则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们的世界已经完全与过去的不同。

库伦府下面的伯特格县。

这里也许是华族最简单的县城——1排土木结构房屋沿着河边铺开,它们承担着邮局、银行、县公署、学校、医院、供销社等各种功能。

原本的商队向导额勒登格因为给军队带路立功。在县公署成立之后被任命为县公署的下面的民政局长。

伯特格县以伯特格旗驻地为中心建立,包含了周围的3个旗,1共管理牧民5千多户。

这5千多户现在被分成5个乡镇,每个乡镇下面有十个牧业生产大队。

在草原上编户齐民并不是1件简单的事情,草原太大,牧民太过分散,给户口统计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额勒登格花费了半个多月,轮流骑着3匹马,带着华族的官员才将每1个牧民的居住点都跑下来。

接下来还要给他们宣讲华族的政策。

每户出1丁参军,然后可以在水草最丰美的地方分到1块属于自己的牧场。

哪怕到了冬天,这项工作都没有停止。

县公署的总长姓马,是华族委任的官员。

这位马县长,长的5大3粗的,嘴巴周围是1圈黝黑如同钢针1般的胡须。

看起来倒像是1个马匪头子。

马县长对额勒登格非常器重,这个民政局长着1张长脸,看起来文邹邹的,根本就不像是个草原人,但是对方的马术非常好。

额勒登格现在成为1名正式官员,这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他只不过会汉话,曾经做过商队的向导。又跟着商队的掌柜后面学会写字、记账。

他本来觉得自己能够1直做1名向导,给牧民们做点事情,赢得大家的尊重便已经不错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真的成为1名官员。

县长还提名自己到京城去参加培训,并且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他这样土生土长的草原官员非常少,以后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像是在画饼,也是大实话。

额勒登格是相信的,因此他现在尽心尽力做好每1件事情。

伯特格县的生产恢复情况非常好。

他刚刚到各个生产队转了1圈,全县5十个生产队,开春以后新生的牛羊有数十万头。而且这些牧民都将小家伙们照顾得很好。

草原上现在没有了贵族老爷,似乎变得更加干净了。

大家照顾好自家的牧场,靠近河边的草场被开垦出来种植上优质的牧草。

县里面建起了1座良种场。分到了1些优质绵羊。

听说是从海外引进的,花了政府好多钱。

这东西金贵得不得了,有上边的人派人来照顾。

几只种羊专门负责配种。

额尔登格看过了,这种绵羊体型巨大,生长速度快,产毛量多,据说还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抗病性。

他在草原上长大,自然知道种羊的重要性。

但是牧民们早就已经养成了固有的习惯。他们习惯让自家羊群中的公羊自己竞争,胜者享有交配权。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新事物。

这就难坏了当地的农牧业部门。最后还是额尔登格挨家挨户地去说服那些牧民尝试1下将自家的1部分母羊与新品种的绵羊杂交。

他自己更是将自家的母羊全都与这些种羊配种。

于是才有现在这种情形,牧民们利用到县城办事,或者是买东西的机会带来几只发情的母羊。

他们也会好奇,与那些大块头绵羊杂交之后,自家的羊会生出什么样的小羊。

最新小说: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超时空史记 烽火晋察冀 谍海孤雁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美利坚胜者为王 抗清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贵女景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