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书院 > 历史军事 > 怒海覆清1852 > 第九三〇章 长远打算

第九三〇章 长远打算(1 / 1)

雪豹连做不到站在原地坐视不理。

张龙豪带着人跟着妇人们1起将村口的尸体收敛。

村子里没有那么多的棺材,战士们就使用最简单的工具给他们做棺材。

这些棺材虽然简陋,但是却是战士们的1片心意,也赢得了村民的感激。

这个时候的百姓很好从军队那里感受到善意。这1点点的善意就让他们感恩戴德。

战士们好人做到底,还帮忙将这些人下葬。

村子里剩下的妇孺从始至终没有怪护卫军来晚了。

在他们看来,要不是护卫军及时出现,那么村子里的妇人、孩子全都要死,那么榆树村就真的没了。

现在虽然死了青壮男人,但是再过十几年,那些孩子长大之后,依然能够挑起村子的大梁。

张龙豪知道这个村子已经不安全了。这队哈萨克兵虽然被全部消灭,但是敌人看不到他们复命,很快就会知道这支哈萨克骑兵没了。

到时候他们会顺着这支哈萨克骑兵的路线前来查探。

那个老妇人是个有决断的妇人。

在赵伟的劝说下,妇人没有犹豫,立马同意与雪豹连1起转移。

他们将村子里的牲畜、农具、粮食全都带走。

雪豹连从村民那里得到了1些补给。他们带着榆树村剩余的村民,很快就消失在南边的大山中。

有了这些村民的帮助,张龙豪在这里活动不再抓瞎。

榆树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代人,对后山的情况非常了解。

村子里唯1的1个青壮李2愣走在前面带路。

将士们护着这些妇孺寻找1个安全的落脚点。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江南的春雨没完没了地下着,像是爱哭的小姑娘。

姑娘是水做的,因此有流不完的眼泪。

董良的船队离开安南之后1路北上,途径之地不做停留,直接到达南京。

新都南京,下关码头。

迎接元首的群众代表已经在码头上等候多时。

他们排成整齐的方阵,穿着各色服装,有的拿着彩带,有的拿着花束,有的挥舞着小标语。

1艘白色的军舰缓缓靠近码头。

码头上的众人对着这艘战舰奋力挥手,女孩们挥舞着手中的彩带和花束,就像是1丛丛花朵。

码头变成了1片欢快的海洋。

徐鼎康跟在内阁的众人之后,站在这里的1众人中,他是资历最浅的。

站在最前面的是康老8,然后是孙延平、林本等人。

周藤虎还没有回来,他这个时候刚刚到了山西。

董良知道,这次北上,周藤虎可折腾的不轻。

在河南,张亮基被他弄得非常尴尬。两个府总长还有1个厅长被他要求引咎辞职。

原因就是这些人执行制度不力。

他还挖出了1个政治小团伙,这些人结党营私,相互提携,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家族谋私。

还有1些地方上在土地改革中出现了营私舞弊的现象。

有人操控生产队长和民兵队长的职务。将好田分给自己和亲友,将那些差田分给与自己有矛盾的人。

更有甚者封锁上面的消息,私自跟百姓收税。

在1些已涉及到上级拨款的重大项目中,有人在项目分包上做文章,让自己的亲友注册施工队,直接将国家的钱捞到自己的口袋中。

周藤虎还跟董良告了吏部的状。廉政司也出了问题。

就连警察厅都存在与地方官府勾结的现象。

他们又管抓捕侦查,又管公诉,权力太大。

1个警察厅长可以抹除大案,甚至是伪造证据,将人送入囹圄。

董良知道华族的政治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时间长了,华族这个巨人的身上长出了很多暗疮。

这个时候需要有人去将他的衣服给掀开,让这些暗疮给暴露出来。

看中岸上,在毛毛细雨中等着自己的众人。

他知道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被安排到岸上迎接自己。

元首光临新都,这是1件大事,安排1个仪式也无可厚非。

但是让民众在蒙蒙细雨中等自己数个小时。

他心有不忍。

董良整理了1下衣服,走下战舰。

在他身后,近卫军指挥兰霆撑着伞跟了上来。

在众目睽睽之下,董良给兰霆使了1个眼色。

后者将伞给收了起来。

董良下船之后,那些官员赶紧走上前来。

不过董良只跟康老8等老人握了手便径直走向了不远处的1个方阵。

这是1个女子学校的方阵。1群十45岁的女孩子留着相同的发饰,穿着统1的校服,手中举着花束,嘴里喊着欢迎的口号。

董良走到队5前示意大家停下来。

“对不起,让大家在雨中等我。”在众人的惊愕的眼神中,董良给这些孩子鞠了1躬。

他抬起头,毛毛雨虽然不大,但是清明时节,这些像雾气1般的小雨点沾在脸上还是有些冷。

他看到1个孩子露在外面的手腕冻的通红,立马脱下了自己的呢子大衣披在对方的身上。

1些人眼中的泪水忍不住流了出来。

真是太感人了,他们很多人都是第1次见到元首。

原来真的跟书上写的那样,元首爱每1个人。

所有的华族人都是元首的孩子。

“元首万岁。”不知道谁起了1个头,所有的人都跟着喊了起来。

整个码头似乎1下子变得热火朝天,似乎将这蒙蒙细雨都给驱散。

这个时候,天上的雨真的停了。

1缕阳光刺透乌云照射下来,似乎是1把黄金巨剑将乌云给刺了1道口子。

码头上那些拿着镁光灯的摄像师,赶紧将这1幕给拍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董良我在忙碌中渡过。

周藤虎不在,他要去重新安家的各个部门查看情况。要去走访南京城的各个工业区和居民区,查看建设的情况。

他还要跟内阁和军方众人开会,接待社会各界的代表,以及调研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

西北铁路计划已经开始实施。

粮食、钢轨、枕木、人力、工程器械源源不断地向长安城汇集。

左季高跟后方要的人员和物资也在6续向西北地区输送。

华族的国家机器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作为这个机器的心脏,董良也必然停不下来。

但是这样庞大的地盘,总有他注意不到的地方。

晚上十点钟,暗部总长徐萧海出现在了董良的书房。

徐萧海这么晚过来,自然是十万火急的事情。

“元首,扶桑出事情了。”

徐萧海的手上拿着1份电报。

董良接过电报,脸上却没有惊诧的表情,似乎1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萧海,先不说这个,缅甸的事情,你们处理的不错。”董良将扶桑的电报压下,说起了缅甸的事情。

徐萧海之前跑了1趟缅甸,配合郭嵩焘成功让缅甸向华族低头。

木邦人在树林里捡到的火枪就是他们安排的。

不仅仅如此,徐萧海还成功控制了几个有影响力的土人头目。

要是木邦的大头目有什么异动,他随时都能够让人将其替代。

由此,暗部已经基本上掌控缅甸北部。

哪怕是华族不直接管辖这里,影响力也足够在这里做任何事情。

只要董良现在松口册封他们,华族就能够将那里划入华族的统治。

当然了,董良暂时不会那么做。

他要让英国人觉得,缅甸还是英印殖民地与华族之间的缓冲区。

“元首,我们接下来会以孟养为基地向阿萨姆地区渗透,逐步建立我们在印度内6地区的情报网。”

徐萧海要是将这件事情办成了,那么他在暗部中的功劳将无人可及。

“萧海,你做的不错,暗部的工作就是要走1步看3步,做情报不能临时抱佛脚。”

“多谢元首信任,属下1定会继续努力。”徐萧海是从董良身边走出去的年轻人。

现在又在这么重要的岗位上,不知道有多少双眼镜在盯着他呢。

孙延平已经完全放手暗部的工作,投身复兴会的建设上。

在暗部这个强者为尊的部门,徐萧海必须要不断做出成绩来。

“那扶桑那边?”

“我会直接给琉球军区下令,他们会去处理这件事。”

徐萧海本来还想说暗部也可以做1些事情,但是元首似乎没有让暗部动手的意思。

“是,元首。”徐萧海只能尊令行事。

徐萧海走了之后,董良站了起来,走到了书房的地图后面。

他的身后,傅善祥轻轻走上前去,将1副放大的扶桑地图挂上去。

她转头看向董良。元首的眼睛似乎正盯着印度地图在看。

扶桑和印度,这两个8竿子打不着的地方。

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傅善祥不知道董良在想什么。

她这次没有跟董良南下,不过也没有闲着。

他将董良的建国思想整理成1本书。

原本杂乱的讲话和手稿,在傅善祥的手中变成了1本系统的书籍。

董良的目光再次转到西北方那犬牙交错的边境线。

华族在去年冬天之前,推进的有些快了。

以至于现在华族在西北和北境与沙俄人之间的版图都是乱糟糟的。

在华族控制的那些原本属于沙俄的聚点之间,还有1些小据点没有清除掉。

在地图上看来,护卫军的前出部队就像是1根根伸出去的箭头。

“啊,善祥。你还没休息?”董良这个时候才发现傅善祥站在自己身边。

“您都没有休息,我怎么休息。听说您这两天都没时间陪夫人?”

“确实有些忙了。弢甫不在,还真的不行,看样子我要将弢甫给召回来了。”董良笑道。

他是习惯动动嘴皮,东奔西跑,让他天天留在书房也行,但是他不喜欢那些繁琐的杂务。

就连新建1座轧钢厂都要他签字批准。那厚厚的1本建设方案,他看着就头大。

“周大人也是难得出去1趟,您怎么好让人家半途而废啊。”

董良揽着傅善祥的肩膀让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道:“你说的有道理,让周大人在外面再呆1段时间,那就只能请傅大人帮忙了。”

傅善祥苦笑1下,摇了摇头,只能坐到如同文海1般的办公桌前。

最新小说: 抗清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谍海孤雁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超时空史记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美利坚胜者为王 烽火晋察冀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贵女景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