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书院 > 历史军事 > 怒海覆清1852 > 第九二三章 不拘一格

第九二三章 不拘一格(1 / 1)

彭玉麟原本不过是曾国藩帐下1个不知名的幕僚。

带着1帮子民夫造船组建水师。对比华族的水师,他弄的水师战船就跟渔船1般。

就他这样1个人,华族元首竟然骤然让他坐上高位。

他作为安南总督,不仅仅是安南的太上皇,同时还指导交州和广南的工作,实实在在1个3省总督。

这样的信任,让彭玉麟在工作中1直小心谨慎,生怕出了差错。

因为他这样骤然被提拔上来的人非常容易被人嫉妒。

他要是做的好了,人家会说元首知人善用,要是做的不好,

别人不知道会怎么编排元首。

彭玉麟的总督府便在原本的安南宰相府。

如今的皇宫已经空置,安南依然有百官,但是都听从总督安排。

董良的到来,让闲置的王宫再次热闹起来。

“元首,这座安南王宫,是仿照紫禁城建造的,除了小了1点,里面的格局都基本相同。”彭玉麟白面无须、身材匀称,妥妥1个美男子,说起话来的时候也是温文尔雅。

他此时正跟在董良的身边,1边走,1边给董良介绍安南王宫。

诗琳娜和杨瑛瑛迈着莲步跟在后面,也在好奇地打量着这座王宫,她们全当做1次游历了。

“哈哈,安南人处处都在学习我华族,现在彻底融入华族,也算是求仁得仁。”董良笑道。

“是的,安南这里基本上不需要什么文化同化。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将华族的公文下发下去。这里的读书人基本上都会说华语。看懂华文的公文、书籍更是完全没有问题。”

“那你觉得安南这里什么时候可以变成华族的行省?”董良问道。

董良所说的安南,自然是指现在控制中圻地区的安南国政府。

“再有5年时间就差不多了,到时候,我们基本上可以肃清安南的门阀世家。剩下的人会心甘情愿做华族的子民。”

华族在建立的过程中1直注意对世家大族的打压。尤其是那种以土地和家族培养的读书人为基础建起来的士大夫门阀家族。

安南这里的1些门阀甚至起源汉朝的交趾郡望。

后来安南地区屡次脱离华族,就是因为这些当地世家大族的反叛。

狭长的安南国,很容易形成那种雄踞1方的世家大族。

反倒是在华族本土,真正那种能够只手遮天的世家大族已经很少,这都是因为明清两朝那种高度集权模式长期打压的结果。

“雪琴,没那么多时间给你了,你准备1下,将手头上的工作交接1下,过段时间北上,我那里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董良终于告诉彭玉麟自己的决定。

彭玉麟的才干是可以为相的。

不过在此之前,董良要给他充分的历练机会。

安南的工作是给他积累经验和功绩。但是这仅仅是开始。

“这,元首,时间太短了,要是再给属下1些时间,定然让这些安南人上表内附。”

“不用着急,我现在倒是觉得,先将这个安南国在名义上留着也不错,这样郭嵩焘在缅甸的工作更好做1些。”

“啊,对,原来如此。还是元首思虑周全。”彭玉麟瞬间就明白了董良的意思。

董良又转了半天,1边参观,1边听彭玉麟汇报工作。

彭玉麟却1直都没有问自己将去哪里任职。

果然是1位君子啊。

在华族内部要说还有谁可以与彭玉麟相媲美。

那么非左季高莫属了。

不过左季高现在的日子可不好过。

此时的天山以北,严酷的北风渐渐变弱。

山脚下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

乌鲁木齐城内,街道上的行人越来越多。

华族军队对这里实行了1个冬天的军管,现在这种严格的管理模式终于放松了1些。

原本1片死寂的城内。那些蛰居的百姓就像是刚刚从冬眠中苏醒的动物1般,纷纷从家中探出头来。

在这座城内,大部分人家已经没有维持生活的物资了。

现在左季高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物资短缺。

1个冬天,他将乌鲁木齐能够用上的东西全都用上了,不惜1切代价恢复生产。

他在原本清军作坊的基础上开办了乌鲁木齐机器制造局。

开始制造和维修武器,同时也生产简单的劳动工具。

不过这里的条件有限,他们只能制造1些冷兵器、耕梨、铁镐。

枪支弹药大部分还要从后方运送来。

在左季高的再3申请下,总司终于调拨了1套无烟火药生产线给他们。

不过这套装备到现在都还没有运过来。

这东西在路上竟然要走两个月时间。

这样的速度简直让左季高感到汗颜。

西域确实太远了。

河西走廊虽然是1条自古以来就有的通道。但是这条通道可不是什么坦途,而是1条充满危险和挑战的荆棘之路。

到现在,护卫军都还没有肃清这条道路两边的土匪呢。

土匪马3奎就是其中之1。

他原本是地方上的1支民团,后来在剿匪过程中立功,被满清册封为武威守备。

靠着河西走廊上的这条商路,马3奎积累了不少财富。

太平军杀来之后,马3奎自知打不过对方,就带着手下的人上山为匪。

他依然打着大清的旗号,时而下山劫掠。

很快,护卫军也杀来了。

这帮人的战斗力比太平军还要厉害。

于是,马3奎暂时蛰伏了起来。

但是野兽总是要吃肉的。他们不可能1直躲下去。

山下的官道上,华族向西域运输物资的队5络绎不绝。

“将军,咱们已经摸好了,护卫的数量与军资的规模成比例,只要咱们不动较大规模的车队即可。”1名手下跟他汇报。

马3奎依然让手下称呼自己为将军。他们甚至还留着辫子。

马3奎将大刀杵在地上,沉思了1会儿。

山寨中之前储存的粮食基本上要吃光了。他要是再不出动,手下这群人估计就要散了。

“好,你让人去才踩好点,我们干他1票。”马3奎终于下定了决心。

1条大路穿过武威,这条路见证了华夏民族数千年来对西域的开拓。

路上的坑洞被简单地修补过,南方已经入春,但是这里路边的石头缝隙间还有混着砂土的积雪。

崎岖的山道上,1支打着军旗的运输车队顶着寒冷的西北风正在赶路。

这是隶属与总后勤部的运输车队。

车队1共由十5辆大车组成。这些长身形4轮车子全都是4匹马拖拽的重型马车。

在队5的前头甚至还有1辆大型拖拉机。

这辆拖拉机的车头采用15匹中型柴油机,车斗的底盘很高,两个橡胶轮胎都有半人多高。

这在整个华族都是稀罕东西。之所以要动用这个大家伙,实在是因为上面的设备过重,无法用骡马运输。

拖来机手朱铁雄是1个福建人,他是华族第1批拖拉机手。

不过他的身上穿着1身绿色的军大衣,领口上挂着上士军衔。

原本绿色的大衣,上面全是星星点点的油污。

没办法,他既是1名拖拉机手,也是1名机械修理师。现在还是1名后勤兵。

“突突突突……”拖拉机走在队5的最前面,车轮上扬起的尘土,差点将后面的马车都给淹没。

马儿们跟着大家伙后面吃灰,但是不敢有所怨言,人家个头大,力气也大,惹不得。

赶马的后勤兵可不管,1路上都在咒骂前方的拖拉机手。

路面崎岖不平,朱铁雄在简陋的铁皮车厢里被颠得左摇右晃。

时间长了,他感觉自己的内脏都被晃碎了1般。

“杀啊……”两侧的山坡上突然响起了喊杀声。

那声音盖过了拖拉机发出的噪音。

朱铁雄的心口1紧。

娘的,是土匪,这里怎么还会有土匪呢。

在华族的治下已经很少听到有土匪。

因为华族守备队加上民兵的地方防卫体系,基本上杜绝了土匪的存在。

土匪以前要去抢某个村子,基本上不会碰到任何抵抗。

但是在华族治下,那些民兵的手中有枪,装备比土匪还要强,自然不害怕土匪。

但是现在却有1群土匪向车队冲来。

整个车队十5辆车1共有将近5十人押送,这还包括赶车的人。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总后勤部从地方守备队中抽调的。

在华族,只要不是大规模的物资转运,通常不会专门安排主力部队押送。

通过驾驶舱边上的后视镜,朱铁雄可以看到身后的战友趴在马车的边上反击。

两侧的山坡上,那些土匪不断被击中倒地。

但是这些土匪实在是太多了,看起来满山遍野都是。

朱铁雄将油门踩到最底下,车头上的烟囱中喷出了1团团黑烟。

拖拉机的速度提升了1倍,颠簸更加严重。

就在这时,几个穿着羊皮大衣的骑手向拖拉机前方包抄过来。

“将军,这是什么东西?不用马拉,竟然也能够自己跑?”2当家骑马跑到马3奎的边上。

他们已经将那些马车给包围,只剩下最前面这个大家伙还在跑,看车上鼓鼓囊囊的帆布。

马3奎知道里面1定是最重要的东西。

“喊人,尽快将它给拦住,用不了多久,华族的巡路队就会过来。”

为了保障这条西北大通道的安全,在甘肃这里,每隔5十里都会设置1支巡路队。

1声尖利的口哨声响起,1队正在围攻后方车队的骑手飞速向拖拉机的方向追了过来。

朱铁雄虽然身穿军装,是个上士,但是他从来没有参加过战斗。

现在心里慌的1匹。

这些土匪的武器5花8门,有的拿着大刀长矛,有的举着火铳。

但是脸上的表情都是1样的凶悍。

车队的护卫虽然武器更好1些,但是毕竟人少,还被突然袭击。

敌人1出现的时候就距离车队不远。

对方的土枪同样能对护卫军造成伤害。

接下来的近战,护卫军这边的步枪就更没有优势了。

到底是1帮地方守备队。

这段时间,正规军都在忙着整编,护卫军能够抽出来护送车队的兵力本就紧张。

“杀……”满脸络腮胡子的土匪举起大刀,1刀砍进年轻护卫军战士的肩膀上。

随即两把长矛插进他的胸腹。

这名护卫军战士枪中的子弹已经打光,根本就没有时间装子弹。

在大车的周围,战斗还在继续,1些护卫军战士聚在1起,将自己的后背交给同伴,苦苦坚持。

即使到了这样的境地,依然没有1名护卫军战士投降。

最新小说: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超时空史记 烽火晋察冀 谍海孤雁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美利坚胜者为王 抗清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贵女景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