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书院 > 历史军事 > 怒海覆清1852 > 第八九二章 复兴二年

第八九二章 复兴二年(1 / 1)

“不行,大娟子在家带孩子,那学业怎么办?”

程叔正的语气有些严厉,带着1家之主的威严。

这1次王氏没有退缩:“1个女娃子,读个什么书,她现在都能够认字了,这在往日里只有地主家的小姐才能做到。咱们就这条件,给她上几年学已经不错了。而且我问过大娟子,她也愿意。”

“唉……真是胡闹,我问过李老师,大娟子的成绩不错,是个读书的料,以后让她去读女子师范,做个女先生,也能嫁个体面人家,咱们这辈子只能靠力气吃饭,不能让孩子也这样。你看我上次只是稍微动点脑子,就拿了5十华元。要是我当年也上过学,现在估计也能够跟厂里那些工程师1样了。人家1周上5天班,每天89个小时,但是赚的工资是咱们的好几倍。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可是……”王氏还想再劝1下。

读书上学虽然不要学费,但是还有1些杂费要交。等以后那几个小的也上学了,他们家的经济将非常紧张,光是喂饱这几张嘴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好了,你放心好了,1切有我,咱们上次不是拿了5十华元奖励吗?可以去船厂新建的小区买1栋两层排房,上下各两间,还有1个小院子。这样咱们住得舒服,还省了租金。”

“这笔钱,我准备留给2小子娶媳妇儿用呢。”王氏支支吾吾地说道。

“2小子才8岁,早着呢。你尽管拿出来用掉,你家男人我以后难道就不赚钱了?都说你们女人见识短,1点没错。以后不许再跟孩子们提退学的事情,书必须要读。”程叔正严肃地告诫妻子。

他这才想起厂长白天跟自己说的事情,于是跟妻子说道:“厂长今天来找我去参加华族的年会。这次可以见到元首哩。”

程叔正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都是华族给了他这样的机会,要不然他只能给人家做佃农,无论如何也是养活不了5个孩子的。

“啥是年会啊?”王氏是个庄户女人,可没这见识。

“就是大家跟着元首1起听官府的报告,还可以跟官府提建议。你说我提点啥建议呢?”程叔正道。

他对于去参加年会完全没有概念。更提不出什么建议。

“建议?你1个大老粗,哪里还能管管家的事情了?要不你让上面给涨点工资?”王氏道。

“涨工资,不行,不行,咱现在赚的钱,以前想都不敢想,我要是说了,人家要说俺们贪心了。”

程叔正与妻子聊着没啥营养的天。

在不远处的福州城中,元首董良也在陪妻子聊天。

“搬家?真的要搬啊,我倒是觉得福州城蛮好的。”尚云1脸的不情愿。

华族这次年会将会表决迁都的事情。

董良最终决定将都城放在江宁。尚云是琉球人,福州这里的气候与琉球相似,她在这里呆着非常适应,刚刚听董良说要搬家,她1时之间有些忐忑。

“福州的位置太偏了,而且福建3面环山,除了水运之外,其他的交通方式都不甚方便。内阁诸人也都同意迁都江宁。”

“好吧,你们都决定的事情,我1个妇人又如何敢龃龉?”尚云道。

“不,还是要跟你们商量1下,毕竟咱们是1家人。当然了,咱们也不会1直住在江宁城,你要喜欢福州,咱们可以买1栋宅子,空闲的时候过来住住。”董良1向对自己的夫人非常尊重。

他从不认为女人是男人的附庸。

“算了,你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只是我的实验室搬迁起来比较麻烦。”

董良知道夫人是个工作狂,他早就已经安排好。

“实验室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准备在江宁建造1座医药产业园。到时候实验室可以搬到那里去。商部还会给你们政策扶持。作为都城,江宁今后会建造很多的大学堂和研究所,这样才能匹配1个都城的身份。”

董良需要在会议之前就确定好各项议程。

这也是他这些天在忙的事情。

接着他又去跟诗琳娜说了这件事情,诗琳娜倒是无所谓,她到福州的时间也不长。

只是她离开暹罗已经有1年时间,有些想家了。

诗琳娜1直跟暹罗保持着联系。除了掌控董氏的巨额财富基金以外。

她还有自己的珠宝公司,暹罗盛产宝石,深受华族有钱人的喜爱。

本来诗琳娜还想要成立1家贸易公司。按时却被董良给否决了。董良担心以她的影响力很可能会垄断华族与暹罗的贸易。

这1块蛋糕1直都是商部与那些闽粤商人的在分。

董良不想去跟这些人抢蛋糕。他要是带头这样做的话,手下的那些高层都会有样学样。

时间1长,华族就成了官商和寡头的天下。社会分配将越加的不公平。

安慰好自己的两位夫人之后,董良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中。

傅善祥最近忙着写书。办公室中是杨瑛瑛在打理。

杨瑛瑛在书房中走来走去,看似在忙却又心不在焉。

董良知道她1定是有话要说。

“瑛瑛,最近学部的工作怎么样?我看了你们今年的预算了,还算是中规中矩。”

“阿良,正好有1件事情想要跟你说1下。”董良的主动询问,让杨瑛瑛打开了话茬。

“嗯,什么事儿,你说吧。”董良道。

“阿良,其实我觉得咱们的义务教育推广的有些着急了。”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董良问道。

华族推广义务教育的事情,1直被那些读书人奉为善正。

这可是在全民推广教化。

“我之前不是去了1趟广西吗?那里山高田少,百姓的生活条件比旁的地方要落后得多。真的让当地的官府落实蒙学教育推广,确实是难为他们了。很多地方甚至连官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我想真的因为这个事情去追责的话,有些不近人情。你不是说过嘛,咱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因地制宜。”

杨瑛瑛又说了1个自己的见闻,因为建立蒙学,有些寨子的百姓1起节衣缩食。

董良想了1下,这件事情的初衷是好的,问题出在华族的转移支付没有做到位。

那么的学校并非全都是学部出钱去建造的。

大部分的基础设施需要地方去建设,而学部主要负责委派教师。

“好,这件事情我会考虑的,1些地方确实有困难的话,可以先组建扫盲班,咱们之前的工作确实有些着急了。谢谢你跟我说这些。”

跟杨瑛瑛的对话让董良发现了1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调查研究做少了。

推广义务教育,本来是1项善政,却做成了地方上的负担,甚至成为很多家庭的负担。

1些孩子必须要每天走几个小时赶到学校读书。他们也不是每1个都高兴读书。

你想让他们都接受教育,将其设定为义务,那么他们就没有不读书的权利吗?谁规定1定要到学堂才能够成才呢?

“年后,我们1起出去走走吧。”董良道。

“我们1起?”杨瑛瑛有些吃惊地说道。

他们两人之间已经很少在1起。

杨瑛瑛以为董良是在刻意回避。

“是啊,我带着学部次长下去视察工作,难道有什么问题?”

“当然没问题。”杨瑛瑛笑道。

董良想想,自己这两年在军事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

政务上的事情主要交给了周腾虎。而周腾虎1直被困在福州城,根本就没有机会走出去看看。

时间在忙碌中1天天过去。

新朝新气象,南方早已光复的各省,洋溢在喜庆的海洋中。

北方百姓在改革中期盼着自己新生。

1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华族的年会顺利召开,董良在会上与代表们1起听取了政府各部门的报告,军方也对1年来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汇报。

这次大会正式表决通过了董良为国家元首。

同时由董良提名,大会表决通过了以周腾虎为首的内阁。

这是华族第1次实践元首的表决制。代表们非常激动,他们现在才知道,自己这次聚到1起的主要任务竟然是选举元首。

读书人则将其诠释为恢复上古之治,

会议还通过了华族宪章,决定在各省成立咨议局。今后的华族年会改为咨议院,为常设机构。

华族的预算和立法等重要事项通过咨议院的表决通过。

最后大会还表决通过了迁都的决议。

最不开心的自然是福州的百姓。不过马尾船厂区会留在福州,这算是对当地的补偿。

有船厂区这座全国最大的工业区在,福州城在未来也将是数1数2的大城市。

接下来,董良又召开了复兴会代表大会。决定将复兴会改组为复兴党,作为华族的唯1执政党。

再次明确复兴党的纲领和各项制度。

华族的国家政治制度开始走向成熟。

……

时间来到了复兴2年(1856)年。

董良来到这个世界已经5年时间。在5年时间内做到这种程度,速度并不慢。

但是董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依然不够满意。

按照之前的计划,董良准备与周腾虎分南北两路出去视察1番。

周腾虎带队去北方的新控制区,查看土地改革情况,而董良则带队乘船南下。

周腾虎没去过北方的新控制区,而董良则很久没有去南洋了。

近来,英国人的小动作不断。在海峡殖民地,英国人发布了针对华人的限制法案。

甚至挑唆当地的土人对华人发动袭击,针对华人的暴力袭击事件层出不穷。他们还在环新加坡港对过往的船只征收百分之2十的重税,以弥补自己在对话贸易中损失的份额。

当然了,收税这件事情主要针对的是外国商船。

华族商船现在很少穿过马6甲海峡。

法国人在暹罗的活动也非常频繁。他们甚至将手伸到了暂时由暹罗代管的真腊王国。

看样子,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建立1个印度支那殖民地的计划。

华族暗部已经查到法国人给高棉人提供武器的证据。

不过现在高棉人的麻烦落到了暹罗人的头上。

董良的那位老丈人拉玛4世正在调兵遣将前去围剿呢,就连华族作为嫁妆的4艘炮艇都被派到了洞里萨湖。

南洋的问题在1点点地积累。这些问题积累在那里,迟早要爆发。

复兴2年开春之后,沙俄在西域和北海的反击肯定会开始,到时候董良肯定要去北边坐镇。

他只能用年初这3个月时间南下。

【作者题外话】:诸位开工大吉啊!恢复1日双更!

最新小说: 抗清 美利坚胜者为王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贵女景昭 谍海孤雁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超时空史记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烽火晋察冀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