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书院 > 历史军事 > 怒海覆清1852 > 第五二〇章 万生岛

第五二〇章 万生岛(1 / 1)

越是靠近荷兰人的农场,周围原始的状态渐渐褪去。河边的小木屋,长满荒草的田垄,残破的栈桥,说明这里曾经有人住过。

黄德美能够看出来,这栋木屋带着1些中式风格,也许这里曾经住着1户华人家庭。

他们在蛮荒的沼泽上修筑圩堤,将沼泽变成农田。他们建造房屋,让家人遮风挡雨。他们繁衍生息,让华族的血脉在这块土地上扩散。

但是这1切都不是侵略者想要看到的。阴险的洋人,贪婪的土著,他们将勤劳的华人当做猎物。

他们就像是草原上慵懒的鬣狗,肚子饿了就集结起来4处寻找猎物。

等到华人将这里开发好之后,他们就出手杀害华人,将土地抢走。

哈,这是多么符合自然法则啊!

但是谁规定华人在南洋就只能做猎物呢。

“黄队,那座矿场本来就是华人发现的,大家聚在这里开矿,周围还有1些人种田,为大家伙提供粮食。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了。”那个被救的华工曾经就是这里的1份子,他看着眼前荒废的房屋,突然有几分感伤。

“放心吧,这些洋人就像是扎在南洋的水蛭,我们早晚要将他们1根根拔下来,扔在盐巴中,让他们在痛苦中挣扎死去。”

黄德美现在手中的人马虽然没有以前多,但是他却做的非常过瘾。

因为在这里,1切都是他自己说了算,他不需要顾忌护卫军中的军法条例。

黄德美残暴的1面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船队继续在水中前进,战士们轻轻地将船桨探入水中,然后向后划去,推动着木船向前移动,几乎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只有黄德美会跟那个做向导的华工偶尔交流几句。

这支队5确实就像是1支由幽灵组成的队5。

“黄队,就在这里下吧,再向前就到矿场的码头了,那里有荷兰人建立的瞭望塔。这条小路虽然已经荒废,但是可以到达矿场,而且非常隐蔽。”向导说道。

船队缓缓靠岸,船上的战士们背好自己的火枪,戴上了斗笠。这是1种在广东沿海常见的斗笠,在这多雨的热带地区非常实用。

火枪是华族通过商船偷运过来的火帽枪,使用简单,在潮湿的环境中稳定性更好。

这些战士大都是当地的华工,华族的创立者就是1群华工,他们知道如何发动这些人。

能够成为游击队战士的,无1不是思想过硬的复兴会成员。

不需要黄德美做什么站前动员,大家都自觉地整理好自己的装备,然后跟着黄德美的后面钻进了暗无天日的雨林中。

向导所说的小路已经没有路的功能了,大自然会在人类离开之后摧毁1切,就像是关机重启1般。

不过还是能够通过原来小路留下的痕迹辨别方向,这也许是这条小路留下的唯1功能。

黄德美只前进了几百米就知道向导为何说这条道路非常隐蔽了。1般人真的不会到这种鬼地方来。

在热带雨林中修建道路非常困难,要想维护这些道路则更加的困难。

不过黄德美手下的这支游击队员早就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环境。

最主要是黄德美的手中还有大量宝贵的治疗疟疾的药物。这才是游击队战士敢于在雨林、沼泽中生活的底气所在。

他最初到巨港的时候就是靠着这些药物拉拢第1批会员。

在热带地区生活,想要饿死都很难,毕竟雨林中有大量的物产。哪怕是随处可见的巴蕉树心都能够用来充饥。

人们最大的敌人不是饥饿,而是无处不在的疾病。

在黄德美前方几十米外的地方,终于变得敞亮起来。

他举起自己的拳头,身后的队5立即停了下来。大家卸下自己背上的火枪,小心地检查枪口和火帽。

昏暗的雨林傍晚,绿色的丛林变成了墨绿色。

1把黑漆漆的枪管从灌木丛中露了出来,瞄准了5十米外的瞭望塔。

“砰……砰砰……”随着枪声响起,瞭望塔上的3名荷兰雇佣兵应声倒下。

他们实在没有想到,在这样幽深的丛林深处,会有人用火枪狙杀他们。

“杀……”黄德美将手向前压下,下令出击。

1群顶着斗笠的战士从丛林中杀了出来,他的个头普遍不高,但是冲锋的势头1点都不弱。

率先冲出去的3名士兵,像猿猴1般灵活地爬到了瞭望塔上。

剩下的战士继续向前冲去,矿区没有大门,只有几个瞭望塔死死地盯着主要的出入口。

这个时候那些在营房中休息的荷兰雇佣兵也反应了过来,他们纷纷拿着枪从营房中冲了出来。

不过这些人刚刚出了营房就被激射而来的子弹给放倒。

黄德美的手下至少有3百名战士。

因此除了巨港之外,苏门答腊岛上的大部分荷兰人据点都可以作为他们进攻的目标。

黄德美非常聪明,也有1定的斗争经验。

他为了不过早引起荷兰人的注意,目前只对1些比较偏远的荷兰人据点动手。

就像这次的荷兰人矿场,这里的劳工是黄德美急需的兵源。

他还可以留下1部分人在这里种田,将这里建设成为华人抗击荷兰人的根据地。

在十倍人数的突袭之下,荷兰人很快就被消灭。

矿场里的华工见到熟悉的华人面孔,1个个欣喜万分。

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会有人到这偏僻的丛林中来解救他们。

“华族的同胞们,我们是复兴会游击队的人,是保护海外华人的武装。”

“我们华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块蛮荒之地上开辟了我们自己的家园,但是那些贪婪的洋人和土人看着眼红,他们不会允许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除非我们能够成为这里的主人,你们是想要继续这样给他们当做奴隶1般驱使,还是跟我们1起将他们全都赶走……”

黄德美重复着相同的演讲。每次解救了那些被奴役的华工,他都要做1番演讲。

还别说,有时候仅仅是嘴皮子动动还就真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

那些华工眼睁睁地看着洋人与土人合伙毁掉他们的家园,糟蹋他们的妻女,杀死他们的孩子。

心中的仇恨早就已经积蓄到了极点。

这个时候被黄德美1刺激,立马就群情激愤。现在就是让他们对洋人决死冲锋,他们都会照做。

黄德美1共在这个矿场解救了3百5十人,其中还有3十几个年轻女子,以及十几个半大的孩子。

这里是1座露天铁矿,矿工要做的就是将矿石挖出来在河边进行淘洗,然后装船运走。

黄德美还在河边的码头上缴获了1艘运煤的小火轮。

这艘小火轮不过几十吨的样子,但是对于黄德美他们来说已经不小了,总比他们的独木舟要强。

虽然有几百青壮,但是这些人都被荷兰人折腾得不成样子。

黄德美只从里面挑选出了1百人补充进自己的队5,准备将他们训练成游击队战士。

剩下的人包括那些女人都被他留了下来。

他准备将这片两大势力交界的沼泽区变成自己的游击区。

他现在的队5还太小。1旦荷兰人注意到他,派出大部队围剿,他们还是很危险的。

所以黄德美必须要尽快扩充自己的力量,打游击,武器的消耗比较小,可以依靠走私和缴获维持。

但是粮食必须要自己解决。

因此黄德美需要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专门从事生产活动,为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

而他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扩充根据地,这样就能够保证核心根据地的安全。

……

与黄德美不同,江源嫂在纳土纳群岛的活动有些像太平军。

明朝时,郑和下西洋,因为岛上的物产丰富,适合为舰队补给,将这里作为自己在南海的重要补给枢纽。

也正是因为物产丰富这1特点,这里才被命名为万生石塘屿,寓意衍生万物。

后来明宣宗知道这里,特赐字“万生屿,安不纳。”

明确了这里是大明的直辖国土,而且考虑到这里的路途遥远,恩赐永不纳税。

也就让这里有了后来的名字纳土纳群岛。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里处在南海的西南端,是通向马6甲海峡的必经之路。

而且万生屿是南海诸岛最大的,也是唯1的大岛,是其他南海岛屿加在1起的1千倍大。

哪怕是到了满清,官方也在认可这里是中国之领土。

只是满清闭关锁国,掩耳盗铃,根本就管不了这里。

明朝时期,以曾沅芳为代表的郑和船队船工留在这里生活。

相当长的1段时间内,岛上的华人互相帮助,繁衍生息,亲如1家人,过着世外桃源1般的生活。

曾沅芳死后,他的妻子成了岛民事实上的领袖,她1直活到了9十岁,被人们尊称为曾母。

因此后来有人称这里为曾母群岛。

到现在曾母群岛这个称呼已经少有人提了,但是“曾母暗沙”这个名字,大家1定都非常熟悉。

此时的万生岛被荷兰人掌控。

因为岛上的主要居民都是华人,这让荷兰人非常忌惮。

他们对华人课以重税。很多华人不堪重负,搬迁到了南洋的其他地方。

然后这些荷兰人又调来1些土人过来,平衡这里的华人人口。

到了董良前世的时候,这里百分之8十都变成了马来人。

而现在,岛上依然是以华人为主。

董良正是看到了这1点,才决定将江源嫂给派到这里。

江源嫂本来准备到这里暗中发展复兴会会员,然后等到国内准备好之后,配合军队赶走荷兰人。

结果却出现了意外。

最新小说: 美利坚胜者为王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抗清 超时空史记 烽火晋察冀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贵女景昭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谍海孤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