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章(1 / 1)

078

李来仪虽然是去了齐州一趟之后才认识韦氏的,但是两人认识之后,倒是逐渐熟络起来了,尤其是回到长安后,李来仪先托长乐公主她们多照顾一下韦氏,而后韦氏为了报答李来仪,又愿意为她所用。

可以说珍宝阁能够推出那么多造型精美,色彩搭配让人眼前一亮的琉璃成品,韦氏有很大的功劳。

别人都说很多关系一旦掺杂了金钱之后都会变质的,但是李来仪和韦氏并没有,虽然两人现在已经从姑嫂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了,但是金钱并没有让两人的关系变质,就算是变,那也是变得更好。

当然了,这也有可能是因为她们两人一个出手大方,一个又视金钱如粪土吧。

李来仪向来不是一个会亏待功臣的人,韦氏既然对琉璃坊、对珍宝阁有功,那么在她看来当然得厚待韦氏了。

而韦氏却觉得她是自愿帮李来仪的,本就是为了报恩,再加上李来仪又给了她机会让她一展所长,那么她怎么好意思收钱呢?

更何况韦氏一开始就知道了,李来仪之所以开琉璃坊,开珍宝阁就是为了筹钱帮李世民修建大明宫,既然如此,那么她更加不好意思收钱了。

只是韦氏不好意思收钱,李来仪也不好意思不给钱呀,于是性子软的韦氏注定赢不过李来仪。

不过通过这件事,双方都更加了解彼此的脾性,关系自然日渐加深了,所以李来仪会知道韦氏现在在哪儿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正常的是他们来到韦氏的住处后发现她家的大门前竟然围了一群人。

韦氏是什么性子,别说是李来仪了,就连在李来仪身边伺候的绿芝都了解,那是再喜欢清净不过的一个人了。

所以这会儿见到这种情况,李来仪她们第一反应是韦氏出事了。

当即一行人就往人群里面挤,挤进去之后就看到韦氏紧闭的大门前有一对衣着朴素的兄妹。

李来仪为什么知道他们是一对兄妹呢?

除了因为他们的面容有几分相似之外,更因为他们一边敲着韦氏的大门,一边喊她“表嫂”。

一听到他们对韦氏的称呼,再看了他们一眼,估摸了一下他们的年纪之后,李来仪就猜到他们两人的身份了——

他们是阴弘智和燕氏的那一双儿女。

李来仪记得他们兄妹二人一个叫阴之阳,一个叫阴之晴,她第一次听到他们的名字时还觉得挺特别的。

当然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李来仪记得韦氏后面跟她闲聊时提起过阴嫔想让她收养阴家兄妹,结果却被她拒绝了一事。

当着阴嫔的面,韦氏并没有说出自己拒绝的原因,但是当着李来仪的面,韦氏却说了。

当日在齐州的时候,他们对她一口一个“表嫂”的喊得不知道有多亲近,那时候韦氏还觉得他们兄妹两个很有礼貌,很有家教。

但是哪里想到他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在她背后说她坏话被

她抓了个正着之后,明明当着她的面跟她道歉了,结果转身他们就跑去找李祐他们告她的状,倒打一耙。

通过这件事情之后,韦氏就知道阴之阳和阴之晴的年纪虽然不算大,但是兄妹二人却颇有心计。

“都说三岁见大,七岁见老,如果他们兄妹二人都是单纯善良的性子的话,那么我收养他们也未尝不可,但是他们小小年纪便如此有心计,我要是真的收养他们的话,我怕自己成为第二个东郭先生,更怕我最后没有东郭先生那么好运。”

因为韦氏的一番话,李来仪对阴之阳和阴之晴兄妹二人自然没有什么好印象了,不过自从韦氏坚决地拒绝过阴嫔之后,阴嫔就没有再提过要韦氏收养他们兄妹两人的事情了,这会儿他们怎么找上门来了?

李来仪在人群中待了一会儿,就从那些来看热闹的百姓口中得知这已经不是阴之阳他们第一次来登韦氏的门了,她除了第一次让他们进门之外,之后一直都将他们兄妹二人拒之门外。

说来也是怪了,换做一般人被人这么拒绝,早就没脸再来了,但是阴之阳和阴之晴不一样,兄妹二人照样登门。

“这韦娘子也忒狠心了一点,就算怕亲戚登门来打秋风,也没有道理把人拒之门外啊。”

“是啊,瞧着两兄妹天天都来,想必是真的遇上难事了,要不然孩子小小年纪的,正是好面子的时候,怎么会厚着脸皮一趟一趟地上门?”

“哎,平日里见这韦娘子说话斯文有礼的,没想到还是个硬心肠的。”

最后这个婆子说完,还不忘“啧啧”几声,听得一旁的妇人们都忍不住点头认同,开始冲着闭门不出的韦氏指指点点起来。

李来仪听了一会儿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带着李九思等人退了出去。

“殿下,这要我们要怎么办?”绿芝开口问李来仪。

“我们去后面。”李来仪带着李九思等人去到后面做什么呢?

直接带人翻墙进去了。

对于李来仪而言,小小一堵墙根本拦不住她,三两下功夫她就跃上了墙头,但是对于李九思他们而言就有些困难了,所以其余三人是在李来仪的帮助下才成功翻墙进屋的。

韦氏她们根本没想过还有这样的进门方式,所以见李来仪他们一行人从天而降,韦氏她们当即就懵了:“来、来怡?你们是怎么进来的?”

“翻墙进来的。”

韦氏:“……???”

“这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一跳,五嫂你家的墙也太矮了一点,不安全,最好还是让人加高一些。”

韦氏:“……??????”

韦氏先是一愣,反应过来之后忍不住笑了:“你翻我的墙还嫌我家的墙矮呀?”

“本来就矮嘛。”李来仪道,“幸好是我翻的,要是换做是别人的话,那岂不是出事了?”

这倒也是。

说实在话,在今天之前,韦氏一直觉得她家的墙挺高了,但是今天之后……

嗯,事实胜于雄辩,看来今天之后她确实是得让人将墙都加高才行。

不过就算要把墙加高那也是之后的事情了,当务之急是得解决大门外的阴家兄妹带来的麻烦。

李来仪问韦氏:“五嫂,门口的阴家兄妹是怎么回事?我怎么听人说他们最近天天上门?”

韦氏倒是不意外李来仪他们知道阴之阳和阴之晴最近都来登门的事情,毕竟他们要是不知道的话,今天也不会翻墙进来了。

“自从我拒绝了收养他们之后,我们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但是没想到十天前他们兄妹两人突然找上门了……”

韦氏当日虽然坚决拒绝了阴嫔,也知道阴之阳和阴之晴兄妹两人颇有心机,但是这么久以来他们都相安无事,所以面对登门拜访的阴家兄妹,韦氏没有狠心到直接将他们拒之门外。

只是韦氏没有想到他们这次登门的目的竟然是旧事重提,她说,“他们兄妹二人进门就给我跪下了,先是因为当年的事情跟我道歉,后面又说希望我能够收养他们,还说他们日后一定会给我养老送终。”

阴之阳和阴之晴兄妹两人的年纪其实不算大,一个十二岁,一个才十岁,兄妹两人的模样也不差,所以当他们跪在韦氏的面前哭着求她原谅他们当初的所作所为时,韦氏确实是有一瞬间的心软。

直到他们旧事重提,韦氏才一下子冷静下来了,“原本拒绝了他们之后,我还有点愧疚的,想着他们是不是已经痛改前非了,我是不是不应该继续用老眼光去看他们?但是没想到他们第二天就来我家堵门了……”

听韦氏说完,李来仪才知道原来外面的人说得不准确,阴之阳和阴之晴兄妹两人确实是只有第一天才进了门,但是他们之后进不了门并不是因为韦氏将他们拒之门外,而是韦氏让他们进门,他们不进。

不仅不进,他们还当众给韦氏跪下了。

“我当时被他们吓了一跳,怎么拉他们,他们都不起来,不仅如此,他们还给我磕起头来,说只要我愿意原谅他们,他们可以给我做牛做马。”

“眼见着他们把越来越多的人给吸引了过来,我没办法,只好先闭门了。”

韦氏原本以为只要她不出现,阴家兄妹很快就会离开的,哪里想到他们离开是离开了,第二天又照常出现。

“我现在也不知道该拿他们怎么办了。”韦氏也头疼得很,她不是没看出阴家兄妹的打算,但是看出来了,不代表韦氏有办法解决。

一旁的李来仪听了,却道:“这不是很简单吗?”

韦氏朝着李来仪看了过去,然后就听到她给她出主意了,韦氏听完之后,一脸“还能这么做吗”的表情。

不止她如此,就连韦氏的丫鬟也是这个表情,当下李来仪就明白了,她们主仆都是靠不住的,于是干脆让绿芝出面:“你就照着我说的去做。”

绿芝应了一声,便和韦氏的丫鬟一起一左一右地陪着她出门了。

韦氏她们一走,李九思不解地问道:“直接让人

把他们赶走不行吗?”

“也不是不行。”李来仪道,“这种事情换做是我的话,我做得出来,但是我五嫂的性子摆在那儿,她做不出来这种事情。”

“况且直接把人赶走的话,那么他们确实是没法得逞了,但是我五嫂的名声不是也平白让他们坏了嘛?”

所以阴之阳和阴之晴他们想不付出点代价就直接走人?

世上哪有那么占便宜的事情?

李九思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所以你让绿芝去撒谎。”

“这怎么能说是撒谎呢?”李来仪一本正经地道,“只是把一件事换一个说法而已。”

……

外面的人为什么觉得韦氏狠心呢?

不就是见阴家兄妹都给韦氏跪下了,还日日都来登门,她都不愿意给他们开门嘛。

但是如果韦氏将他们拒之门外的原因是因为不想让他们给她做牛做马呢?

“你们兄妹二人当年颠倒黑白,倒打一耙,害得我们娘子夫妻失和,下半辈子都没了依靠,念在你们痛改前非的份上,我们娘子原谅你们了,并不需要你们为我们娘子做牛做马来弥补你们当年犯下的大错……”

绿芝扶着韦氏的手,扬声就先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众人一听,看向阴家兄妹的眼神就不太对劲了,他们都知道韦氏是寡妇,但是并不知道她和亡夫的关系如何。

现在听绿芝这么一说,他们就知道了,不仅知道,他们还知道了害得他们夫妻失和的罪魁祸首竟然是阴家兄妹?

如果韦氏的亡夫还活着的话那就算了,但是人已经死了,而且两人又没有孩子,除非是韦氏愿意改嫁,否则的话她这辈子岂不是得孤苦伶仃?

这么一想,不少人觉得韦氏就算日后和阴家兄妹老死不相往来都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听绿芝的意思,在他们失和之前,韦氏和她亡夫的感情还是不错的。

得亏阴家兄妹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了,要不然肯定会回一句“不错个什么东西啊”。

韦氏和李祐的夫妻感情好不好,别人不知道,他们还能不知道吗?

他们夫妻失和根本与他们无关!

阴之晴想要解释,但是绿芝根本不给她机会,将来龙去脉都说清楚之后,她又道,“但是我们娘子没想到你们竟然这么有诚意,既然你们非得要给我们娘子做牛做马的话,那么就进来吧。”

绿芝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省得你们一辈子良心不安。”

这……

这和他们一开始想的不一样啊。

阴之阳和阴之晴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原本他们以为自己这次肯定能拿捏住韦氏了,但是没想到半路竟然杀出一个绿芝来。

想到她三言两语就扭转了其他人对韦氏的印象,使得他们这些天的脸都白丢了,阴家兄妹就知道绿芝和韦氏她们不一样,就不是个好惹的,当即兄妹二人就有些打退堂鼓了。

可惜绿芝一样不给他们这个机会:“怎么?难不成你们说要为我们娘子做牛做马只是说说而已?如果只是说说而已的话,那你们这些天为什么天天登门?还是说你们根本不是来赔礼认错,是想来坏我们娘子的名声的?”

别看绿芝身形娇小,但是嗓门却大得很,所以她一说完,被人指指点点的人就从韦氏变成了阴家兄妹了。

绿芝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阴之阳和阴之晴的退堂鼓哪里还打得响?

兄妹二人硬着头皮就跟着他们进门了,听到身后大门哐?[(”的一声被关上后,不知怎么的,他们两人的心颤了颤,总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而事实证明他们的预感是对的——

因为进屋之后他们才发现李来仪竟然也在韦氏这儿。

“参见武夷公主。”

阴家兄妹一见到武夷公主就知道不好了,原先他们还觉得奇怪,韦氏的身边什么时候冒出绿芝这样的人物来了?这会儿他们明白了——

敢情那是武夷公主身边的人?

阴弘智他们出事的时候,阴家兄妹已经不小了,当然知道是谁害得他们家破人亡的,但是知道归知道,他们却不敢怨恨李来仪,更不敢找她麻烦。

不仅因为他们父母临死前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更因为就连他们在宫里的姨母阴嫔也吩咐过他们,一定要对李来仪敬而远之。

所以要是早知道李来仪在这儿的话,他们就不跟着他们进来了,不对,他们今天就干脆不来了。

李来仪看一眼,就知道他们兄妹两人会突然找上韦氏,还使出这样的手段是有人指使了。

她让人起来后道:“听说你们想给我五嫂做牛做马?”

“是。”

“那你们做吧。”李来仪都帮他们安排好了,什么斟茶倒水,洗衣做饭的,能安排的都给他们兄妹两人安排上。

等阴家兄妹苦着脸离开后,李来仪对韦氏道:“五嫂,我建议你最好查一下他们,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又找上你的。”

“我也猜到了。”韦氏道,“只是阴嫔娘娘已经给他们安排了人,按理来说他们应该不缺人照顾才对的。”

“你不是说了他们还要给你养老送终吗?”李来仪提醒了一句。

韦氏一听,脸都气红了:“他们这是想要吃绝户吗?”

虽然韦氏不显山不露水的,但是她现在确实是个名副其实的富婆,因为她当日嫁给李祐的时候,娘家给她准备了一大笔嫁妆,后来李祐出事,李世民也只是逮着李祐及其同谋处罚而已,并没有动韦氏,更没有动她的嫁妆。

再加上韦氏现在每个月又能领到一笔丰厚的薪水,而她膝下又没有孩子要养,所以她的家底厚得够她舒舒服服地过上三辈子了。

既然如此,那么韦氏有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而被阴家兄妹他们缠上吗?

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

李来仪只是出面给韦氏撑了一下腰,并且点拨了她一下,后续的事

情她就不再插手了。

毕竟韦氏只是性情有些单纯和软善而已,不代表她是愚笨之人,接下来要怎么做,她当然心中有数。

在韦氏还没有查出个结果来之前,李靖的寿辰就到了,李来仪和李九思都没有猜错,李靖看到李来仪送上的手持放大镜和望远镜后,都爱不释手的,而后李九思送上的寿礼更是让李靖惊喜不已。

不止是李靖,前来给李靖贺寿的众人看到李九思送上的礼物后都有些惊叹和羡慕。

惊叹的当然是李九思的奇思妙想了,虽然他说了,他是从前人那儿得到的灵感,不能算是他发明的,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和李来仪一样,觉得知道碑刻的人那么多,见过印章的人也不少,但是这么多年也不见有人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将雕版印刷术发明出来。

所以这能说李九思没有功劳吗?

当然不能了。

而羡慕的则是李九思对李靖的这份心了,如果李九思送上的礼物是吩咐别人雕刻的话,那么顶多是有新意,但是是他自己亲手雕刻的那就不一样,简直就是有新意加上有心意。

尤其是这份礼物李九思准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这让不少和李靖一个辈分的人听了之后怎么能不羡慕呢?

个个都羡慕坏了。

等到李世民赐李九思为开国县男的圣旨送到李府之后,李靖的这帮老伙计们就不仅仅只是羡慕那么简单了,他们甚至都开始嫉妒起来了。

虽然开国县男是爵位等级中最低的那一个,但是那也是从五品的爵位,而且李九思才多大?

今年不过十三岁而已,在不靠亲爹不靠家里的情况下,凭自己的本事封爵了,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孩子有出息了,后继有人了呀!

虽然李九思继承的并不是李靖治军打仗的本事,但是这重要吗?

也不是那么重要,有出息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和李靖相熟的人都知道,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李九思这个孙儿了,在他三岁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以为他是个哑巴,在他七岁还不愿意就学的时候以为他是个傻子,在他十岁还不喜欢结交朋友的时候以为他这辈子肯定会形单影只了。

结果没想到李九思在自己十三岁的时候凭本事交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朋友,也凭本事得到了开国县男的爵位,如此以来,简直让人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

转眼纸坊就照着李来仪给出的方子做出了竹纸,李世民他们用过之后,觉得竹纸的纸质不算上佳,但是比起其他纸,它的成纸速度确实快很多,而且造价低廉。

所以李世民决定在南方地区发展竹纸,首选的试点地方就是吴王李恪所在的安州。

由于竹纸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所以为保万无一失,李来仪决定亲自前往安州一趟。

消息传到安州之后,吴王还没做任何反应,安州的官员们反倒是先害怕起来了。

他们都督最近没有谋反的想法吧?

吴王:“……???”!

冬沙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最新小说: 我一交警做兼职,一等功送上门 心生世界 大宋:我在李清照身上捡属性 桐湖秘境 末世:物资爆仓,女神住满庇护所 重生后,我靠超市喜提躺平人生 甄嬛传:华妃不爱后,皇上他慌了 帝娇 不懂别乱说,我这不是杂灵根 星辉荡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