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书院 > 历史军事 >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 > 第269章 皇店里的山西人和襄城伯小伯爷李国桢

第269章 皇店里的山西人和襄城伯小伯爷李国桢(1 / 1)

许显纯一脸兴奋,直接回答道。

“回陛下,何须陛下万金之体出马。

臣这就带上诏狱的刑具。

把那厮的脸皮剥下来。”

“好,只是别说的那么恶心。

带上你的人马。

便衣一队。官服一队。

乖乖跟着朕就是。”

“喏。”

许显纯才不会拦着崇祯不出去,这时候不正好能和崇祯多亲近嘛。

王承恩倒是还想劝两句,最近皇爷出宫出得实在太频繁了。

不仅是御史在非议,朝中的大员也开始看不惯了。

可惜王保姆刚开口,就被崇祯瞪了回去。

这微服出访的事情,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什么事情都是开头难,只要坚持下去,就简单了。

崇祯微服出宫,第一次出去的时候,被刘汉儒、杨时化等几个御史拦了一下。

崇祯承认是有点难度,杀了一个骆养性,让一个自己的老师彻底没脸。

给了外面的文官集团,一个不好的印象,让他们过早起了忌惮之心。

但崇祯觉得那都是值得的。

后面崇祯再想微服出宫,难度等级就没有了。变得和喝白开水一样简单。

崇祯一声命令,锦衣卫的效率是最高的。

一百多锦衣卫,分成两队,护卫崇祯皇帝微服出巡。

到了承天门,一身锦衣公服,腰配宝剑的崇祯,骑着宝马听了一下。

他回望了一眼,华表上的朝天吼。

视线原因的问题,看着朝天吼怎么,那么像一只哈巴狗。

崇祯调皮地眨了一下眼睛,朝天吼是神兽又如何?

朕就出去了,你要是有神明,感应天地,叫朕回去啊。

······

此刻宋应星出事的地方也是巧了。

正好在戎政府大街上。

大老远,骑着马的崇祯,还没到路口就听见了。

一个嚣张跋扈的少年声音。

“打!给本公子狠狠地打。

什么贱胚子,也敢跟本公子抢女人。

这些贱皮子,也是好大的胆。

竟敢在我这个襄城伯世子的面前,假冒什么锦衣卫。

不知道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嘻嘻嘻,这可是给本公子送来了,泼天的富贵。”

骑在马上的崇祯,快走十几步。

居高临下,很容易就发现了说大话的少年。

不用问,肯定是那李国桢。

为了更好地展现,新一代京城勋贵子弟的风采。

让我们把时间的刻度,往前调整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之前的戎政府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自从成立了大明皇家公司以后,这条街上发生了一些显着的变化。

宝和等六家皇店,变成了纯粹意义上的商铺,不再兼着给皇帝收取商税的责任。

收取商税的部门,崇祯不打算再叫什么皇店官店了。

叫个皇家税务部如何?

户部原本就有税课司。

只是这税课司的官员,收上来的商税实在是可怜。

不仅仅是三十税一的比例很感人,还有吏治腐败的问题。

中间很大一部分税收,都被官员贪墨了。

当年的万历也是拿,庞大的文官集团没办法。

只能另辟蹊径,绕开外廷,直接在各地派驻矿监税吏的太监,主要是收取江南的工商税。

可以说,三大征的胜利,离不开江南开明士绅的贡献。

只不过这种贡献,不是他们主动情愿的。

如今戎政府街上的这些皇店,还统一了门店规格和招牌。

里面的伙计和掌柜的,也换了一批,都是晋商小股东赞助的。

这些人也经过内廷的商务课短期培训,被崇祯灌输了一些现代的商业知识。

皇店没有了太监们的坐镇,也没有地痞无赖的帮闲,变得更加亲民和符合市场化规律。

皇店的客人们现在明显增多。

腊月时节,别的店铺都要打烊关门过年了。

没想到皇店这里又来了,一批北边草原上的新货。

这些皮货,山参还有辽东的东珠,着实吸引了不少陌生的客人。

也给这条街上引来了麻烦。

襄城伯嫡子李国桢就是这样的类型,不过他既是客人,也是麻烦。

李国桢听说大明皇家公司,宝和皇店中有新货。

他最初的目的也是过来捧捧场,给他爹借个胆子,他也不敢在宝和皇店中闹事。

那里面虽然没有了,骇人的太监和锦衣卫,却是光明正大竖了一块牌匾。

牌匾上是这样写的。

“大明皇家公司宝和皇店”

这行大字下面,还有一行蝇头小楷书题的款。

“宫中不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崇祯由检题。”

前面两句诗,一般人可能看不明白意思。

后面的“崇祯由检题”可是稚童也能看明白了。

少年皇帝崇祯,这是明白无误地告诉天下人。

朕要亲自下场做生意了,朕的爷爷贪财收税,朕也贪财,却是自己做生意。

据说牌匾挂起来的那一刻,街上的混混们彻底被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的差役们,给撵出了戎政府街。

其他店铺是一片哀叹,生怕皇店会店大欺同行。

只是后来的几天,一切如常。

皇店的山西掌柜和伙计们,也是笑容可掬的生意人做派。

其他店铺的东家,也都放下心来。

大家好好做生意,比什么都好。

说回李国桢和他的家丁们。

一行人在去捧场的路上,被一个街头卖艺的小戏班子,吸引了注意力。

小戏班子不吸引人,襄城伯府中还豢养着两个戏班子呢。

是那小戏班子中的台柱子,吸引了李国桢的注意。

要说这李国桢,可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

先天的条件加上后天的锦衣玉食,生就了一副人见人爱的好皮囊。

细长的眉眼就像是雄孔雀的尾羽,张扬而又不失瑰丽。

李国桢的身材长得十分高大,很有武将的气派。

顾盼伟然,总之就是一副翩翩贵公子的形象。

要不是隆冬时节,实在不好拿出来个折扇装一装风雅。

那李国桢的造型形象堪称完美。

如果本朝还有一位人物,可以与李国桢媲美。

那就非洪武到建文年间,的曹国公、太子太傅李景隆莫属了。

只见李国桢迈着四方步,带着二十名家丁。

走在戎政府大街上,招摇过市。

李国桢时不时就,拿着自己的白眼珠子瞪人。

最新小说: 人在洪武,朝九晚五 贵女景昭 谍海孤雁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超时空史记 烽火晋察冀 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裂石响惊弦 美利坚胜者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