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逸书院 > 武侠修真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358章 你们心里没有本太子啊

第358章 你们心里没有本太子啊(1 / 1)

第358章 你们心里没有本太子啊

朱标还不知道,他已经成了几个老农嘴里的败家子,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当真。

百姓只需要考虑自己的吃穿用度就可以了,当皇帝的考虑的就多了。

干纲独断确实很爽,然而过于恋权的君主,往往会留下巨大的制度漏洞。

很简单,为了实现大权独揽,他们会将所有能掣肘他们的部门,全部打压甚至废掉。

将来出了昏君,没有能制约他的机构,那就寄了。

从长远来看,制度的可靠性是要超过人的。

内阁扩权会限制君权不假。

解决完淡马锡的事情之后,他就按照计划,对南洋大族展开了打击。

这种一步步从底层爬上来的官吏,就算是奸臣,能力方面也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他想偷懒,甚至可以让别人帮忙批红,他只需要盖章就行了。

最后警告所有人,到了淡马锡必须遵守规矩,否则后果自负。

交流的多了,自然就会有私人感情。

要是奏疏里没给他问安,恰好又是他批复的,他就会写:

所以,那些大员往往会写一些当地发生的趣事。

朱雄英又不傻,自然看得出来缘由。

没想到竟然是如此和谐的场面。

朱元璋比较实在,但语气往往比较犀利,多有警示之言。

这时,一名内侍端着托盘进来说道:“陛下,该用药了。”

让傅安对淡马锡的情况,有了更充足的了解,对如何执政也有了思路。

好好好,你们两父子欺负人是吧。

相当于是给王朝打地基。

什么陛下很好,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倒是本太子最近被什么事儿给气得不行。

这些人组成内阁,至少可以保证一个下限。

小事他自己批,真遇到大事,还是会等到朱标睡醒再做决定的。

这些家族和土著联姻,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得到好兄弟的支持,他就放下心来,在这条路上愈走愈远。

很快他就批到一份从淡马锡递过来的奏疏,正是新任淡马锡总督傅安写的。

这种种变化,终于让大家相信,淡马锡变了。

将之前的种种都写了下来,就连杀了九万余人的事儿,都毫不避讳。

朱雄英就不一样了,说话有点二。

对于最后这几句话,大家都嗤之以鼻。

真是天胡开局被弄的一塌糊涂,果然是商人出身,见小利而忘大义。

还有就是,如果在岛上被骗了,或者对衙门的工作不满意,可以在哪里进行投诉之类的。

朱标哪能不知道他的意思,冷笑一声,说道:

街道虽然有点冷清,但非常的和谐。

奏疏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

当年我爹就是这么欺负我的,现在终于轮到我欺负儿子了。

朱雄英自己也不知道他的想法到底对不对,私下找陈景恪问了问。

朱雄英将笔重重的放在桌子上:“新区的架子应该建好了吧?”

别觉得这些奏疏会很无聊,恰恰相反,此类奏疏往往都比较有趣。

毕竟这是讨好皇帝的,写的枯燥乏味怎么能行。

不过不同的皇帝,自然有不同的风格。

以前常见的乞丐、街头混混,横行霸道的商家,全都不见了。

老朱已经写信回来了,今年春节他准备在中京凤阳过,大庆典啥的让朱标自己看着弄,不用等他了。

发现衙门的工作漏洞,或者有更好的建议,可以在哪里提等等。

这就确保了,将来就算某个皇帝不务正业,国家也能照常运转。

在岛上从事商业活动的,大都面带笑容,客客气气的。

关键是,他们长期处于王朝统治之外,对朝廷缺少足够的敬畏之心。

之前得知淡马锡的事情,他对许柴佬很是鄙视的。

大屠杀的事情传开,正常来说会严重影响到商船的停靠,至少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人气。

然而大明的政策就是,想要通过麻六甲海峡,就必须去淡马锡拿通关文书。

尤其是交接工作的时候,许柴佬更是毫无芥蒂,也没有任何保留。

等傅安到达淡马锡的时候,南洋大族已经消失了三成。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分寸。

很痛快的将所有事情都移交给了他。

朱雄英:“……”

看着儿子憋屈的样子,朱标犹如猪八戒吃人参果,浑身舒坦。

“至于威严,谁不听话就把谁砍了,敬畏之心不就有了吗。”

偌大的海港,数千条船,竟然没有丝毫的混乱。

朱雄英拿着红笔,一边在奏疏上写字,一边咬牙切齿的看着对面悠哉悠哉喝茶的亲爹。

作为二代君主,从小就接受系统的培养,再加上后来受到陈景恪的影响。

很多部门只会听命办事,没有自己的主见。

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忠诚,也是提醒皇帝不要忘记自己。

详细的汇报了那边的具体情况。

让朱标无言以对。

朝廷的许多政策,他们不但不支持,有时候甚至故意拖后腿。

同样的,这也是皇帝拉拢官吏的手段。

中枢各部门的人员配置齐全,有了自己的主见。

朱雄英:“……”

事实上,朱标之所以如此做,并不是为了欺负儿子什么的,而是源于心中的危机感。

投诉?呵,懂的都懂。

为路过的商船提供各种服务。

对于新秩序,也有了期待。

想起之前岛屿上的情况,他们反而觉得很解气,杀的好啊。

只要大权在握,别的都好说。

目送父亲离开,他继续低头批改。

“左顾右盼的像什么样子?批改奏疏要用心,大明三京一十五省可都在你笔上呢。”

这些请安的奏疏,相当于是越过内阁,直接让皇帝和大臣进行私人交流。

他的想法和父亲朱元璋是不同的,当然,两父子面对的局势也不同。

非但没有丝毫混乱,反而更加的井然有序。

他打了个哈欠,将玉玺丢给朱雄英,说道:“我去睡会儿。”

对待这些奏疏必须要认真,甚至比处理政务的奏疏还要认真。

当然,朱标是个勤政的皇帝,自然不会偷懒,将批红权交给别人……吧?

不会个鬼啊。

有些奏疏确实在汇报问题,有些奏疏是日常汇报工作,还有些奏疏是地方大员日常请安。

迅即就恢复正常,端起药一饮而尽。

朱元璋面对的是乱世,他要做的是尽快恢复秩序。

现在,奏疏由内阁初步处理并给出意见,然后递交给他做最后的处理。

等到了岛上才发现,情况和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干巴巴的几句话问完,就没了。

坑蒙拐骗之类的事情,彻底绝迹。

必须要提前培养朱雄英。

这是不利于长远发展的。

朱标面对的,是一个已经初步建立秩序的国家,他要做的是完善规章制度。

之前说好的,新区建成他过去坐镇,顺便积累经验。

“你批完盖上印,直接将奏疏发送内阁,不用拿给我看了。”

看着托盘上面的瓷碗,朱标眉宇间闪过一抹失落。

可也保证了国家不会因为一个昏君,就彻底崩溃。

这一点,从他给自己定的年号‘建章’,就可以看得出来。

本来他以为,到达淡马锡之后,会是一个烂摊子等着自己接手。

他这个当父亲的,不用时刻守在身边。

傅安到达之后,淡马锡已经恢复正常,至少表面上如此。

一开始他们还战战兢兢,生怕被弄死。

如果属下奏疏里有提到他,比如说什么太子受万民爱戴,他就回复:

算他们有眼光,能发现本太子的贤明之处。

朱雄英就反驳道:“不就是和封疆大吏培养私人感情的吗,越随意反而越显得亲近。”

陈景恪倒是很支持。

朱雄英对此也心知肚明,发牢骚不过是增加父子关系的方法罢了。

所以,一切都要从重塑中枢做起。

朱元璋时期效率确实高,然而后果是朝堂变成了一言堂。

导致的结果就是,身体状况快速下滑,不得不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

而且操的心越多,症状就越严重。

谁是皇帝,咱们家到底是谁皇帝?

皇帝的威严不在于奏疏上的文字,在于手中的权力。

虽然有最好的医生治疗,可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

或者说,最初那个熟悉的淡马锡又回来了……不,比那会儿更好。

这绝不是一个健康的中枢该有的状态。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上岸之后,看到的也是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画面。

船只停稳后,会有引导员给他们分发传单。

这你不能说话不算数吧。

冷哼一声,自言自语道:“还算这个废物识趣。”

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巨额海贸利润的驱使下,海商们只能硬着头皮去淡马锡报关。

从南宋开始,就有很多人南下谋生,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在当地形成了很多大家族。

不过这张传单也算是让他们稍稍放下心来,至少朝廷不是无缘无故杀人。

傅安到达淡马锡后,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画面。

这就是完整内阁的好处,就算朱雄英的批复有问题,还有内阁查漏补缺。

尤其是当他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就会出现各种症状。

以前总是有商船想插队,现在所有人都按照划定的区域,老老实实的停靠排队。

要是属下说的是一件比较气人的事儿,他就回复:

我要是在那里,就一脚踹死他们。

尤其是登基这一年来,他更是殚精竭虑少有歇息的时间。

在人治社会,私人感情能影响的东西就多了。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从真正开始监国掌权那一天开始,他就在往这方面努力。

中枢都尚且如此,就更遑论地方了。

正是因为这一份善缘,让傅安在奏疏里,替许柴佬说了不少好话。

并且朱樉的行动依然没有结束。

淡马锡是南洋计划的核心,朱雄英自然非常关心,抽出来逐字逐句的阅读。

即便没有上面的命令,他们也可以按照各自的职能,各司其职维持国家的运转。

一开始朱标还觉得有失君主的尊严,说话应该保持威严。

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初步完成了计划。

处理好的奏疏,重新送回内阁,由内阁学士复核并执行。

内阁学士有七个,按照选拔规则,必须有基层和边疆工作经验。

陛下您身体好吗?您吃的好吗?您睡的还好吗。

朱标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怨念,皱眉呵斥道:

你只问候太上皇和皇上,没有问候本太子,不是个忠臣呐。

如果他同意内阁的意见,直接用红笔写上同意,然后盖上印玺就可以了。

只能说,杀人有时候确实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诸如此类的话语,简直不要太多。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木头亭子,里面有差役值守。

“出了任何差池,你知道会造成多大后果吗。”

因为睡眠有问题,汤药里添加的有安神药物,服过药没多久朱标就升起困意。

而内阁扩权之后,整个中枢的运转机制终于彻底成型。

“想去新区逃避责任是吧,行啊,将你皇爷爷叫回来,你就可以去了。”

这一次朱樉以淡马锡岛为突破口,大肆株连,将许多南洋大族连根拔起。

当级别高到一定程度,有事儿没事儿,都要给皇帝上一道奏疏。

嘿,别说,真舒服啊。

而且还毫不避讳的,将自己之前工作的经验教训全部告知。

如果不同意内阁的意见,那就将自己的意见写出来,再盖上印玺。

继续往下看,是关于朱樉的。

所谓乱世用重典,手段狠一点是正常的。

而且,让朱雄英分担一部分工作,对他的身体也大有好处。

朱标比较宽仁,多关心手下的身体和家庭情况,但话语比较中规中矩。

说白了,没有皇帝的命令,中枢就不知道该干啥了。

朱雄英也没有多说什么,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大家早就习以为常了。

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体什么时候就垮了。

朱雄英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切,心下有些难受。

许柴佬戴罪立功,利用剩下的一万余人,勉强让商业街以及各种机构运转起来。

最夸张的是,中枢官吏缺员达到了三分之一还多。

这也让他对许柴佬的观感改变了不少。

当然,也有不会讨好皇帝的,写的枯燥乏味。

既维护治安,又为遇到困难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朱雄英看了下奏疏上的事件,是一个半月之前发出的,他不禁想道:

“二叔的行动应该结束了,不知道有没有启程去小亚细亚。”

最新小说: 学长尚在,学姐请自重 火红年代从私人订制开始 胖子没有青春,重生有何意义 行商坐医 九九金仙 快穿:戏精宿主每天都在作妖 百里独行 十里芳菲 昭和美人录:肆虐在泡沫时代 重生之后中奖十亿